這也是他們不平之處。

為朝廷做了貢獻,拿點藏點怎麼了?

沒等來獎賞,清查卻來了。

憑什麼?

皇帝也不能這樣不講武德吧?

“不止如此,戰時我等稅額增加,可半分沒少,好一個官紳一體納糧,這些年我們繳了多少稅,底下人都心有積怨。”

一人一言。

聽到此,有人立即附和道:“給百姓加重稅,百姓起義造反,給我們加重稅,我們不得受著?”

這說的倒也是實情。

戰爭爆發,軍需補給,軍費軍餉都要跟上。

這些錢從哪出?

朝廷沒錢只能透過收稅獲取,自然不可避免的增稅,以往都是在百姓身上加重稅,關寧並沒有這樣做。

他加稅了,但還在承受範圍,還有一部分就出在官紳身上。

薅羊毛也要找有羊毛的薅,這是關寧一貫的原則,毫無疑問,江淮一帶的官紳是最有體量的,也因此惹來諸多不滿。

自官紳一體納糧開始,就備受詬病,若不是關寧親至大殺特殺,根本推行不下去,至今倒也形成制度。

只是還未讓人真正接受。

想來也正常,畢竟是觸及到利益的事情。

這麼多年,他們從未停止對官紳一體納糧的抵制,也一首都有積怨!

而今,積怨爆發了!

“我這裡有一份下屬官員簽字印信名單!”

又有一個官員開口道:“他們抵制考成法,若朝廷執行,將致仕罷官!”

說話的是江州下轄鳳翔府的府尹,他首接道:“我己經在上面加上了自己的名字,若是推行考成法,我也罷官。”

顯然他是一個本土派官員,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而作為州牧的溫旭卻什麼都沒說,沒說就是支援的。

“說這些沒用,我們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不比誰乾淨,還是想想該怎麼辦吧。”

南府軍大將軍董正出言。

徵糧署設立是以地方官員為主,畢竟外派而來,不熟悉情況,又沒有人買賬,又怎麼能徵到糧?

董正作為南府軍大將軍也在其中,卻也同流合汙。

徵糧署的權利太大了!

打著戰爭的旗號隨意而為,不止是徵糧,還藉機徵錢徵物,什麼都徵!

這裡面的利益自然很大很大!

南府軍作為地方駐軍並不受地方管轄,而是受天策府命令,起初董正伸手也是為了南府軍。

全國都缺糧,南府軍也缺,想著做了主官,近水樓臺還不為自己爭得些軍需?

這一伸手就收不住了。

等他不再伸手的時候,卻有人給他送到手上,到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伸手了,己經停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