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手撈了根路邊的狗尾巴草含在嘴裡搖啊搖,“跟您說話頂沒勁!”

皇帝吃他一頓呲也不惱,眼前湧過一陣陣草浪,漸漸迷離起來,太上皇退位隱居南苑之時他才九歲,十年過去了,可以說他是被生拉硬拽,逼著長起來的,少年老成,上至太皇太后下至文武百官都贊他成熟持重,深襲當面太上皇的風範。

只有他知道身為一個皇帝背後的艱難,他時而擔憂,時而惶懼,無法體會他阿瑪當年是什麼樣的心境。

景隆帝在野十八年,政績無數。景隆十五年平定平涼之亂之後,緊跟著景隆十六年,準噶爾叛亂,接下來的三年,太上皇三次親征,拳頭鐵硬,直到把對方打軟打服,不敢再進犯大邧邊境。

景隆十八年,太上皇身心乏累,禪位於他,說是禪位,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說到底還是為了一個女人,退位的提議始出,滿朝譁然。

他稀裡糊塗地被套上了龍袍,聽著宮裡宮外對往事的不勝唏噓,開始了皇帝的統治生涯。

目光挪到右手的虎口,那隻淺坑是他六歲那年接種天花疫苗後,留下的痘痕,他還清晰的記得那個夜晚,一人漾起淺笑,手把手地教他接種痘苗的知識,做人的道理,昔人已逝,她的音容笑貌卻清晰地印在他的腦子裡,不曾消散。

他仔細推敲,他人生中第一次面臨天大的恐懼,是她引導他邁過了那道坎兒。

春末,天氣已經有幾分燥熱,一行人馬走得大汗滂沱,臨晚才趕至南苑。

太上皇在團河行宮棲居,行宮總管太監章慶忙引他入內,笑道:“皇帝跟敬親王,您二位慢歇著,今兒太上皇上飲鹿池那地方了,估摸就快回來了,”一面說,一面沏了酸梅湯承近,“主子們解解渴,這是太上皇親手摘下的梅子,自個兒釀成的。”

敬親王扭頭,往外指著廊子下那隻鳥籠問:“這就是太上皇新養那隻百靈?”

章慶應是,目光縹緲看向窗外沉吟,“鳥的性命哪兒能活得過人吶,奴才也記不清這是第幾只了。”

敬親王哧溜哧溜呷著湯,“老爺子挺能討清閒!”

是折磨才對,皇帝默然不語,這時門外響起熟悉的步子,不緊不慢的聲量。

章慶忙迎了上去,哥倆兒已經立了起來,待他一進屋,肅下身,恭敬甩袖打千兒問安。

太上皇擺手叫起兩人摘下盔帽,隻手卸著肩背上的甲衣,舉手投足間還是那副穩穩的氣息,省下那套多餘的來往寒暄,直接問道:“太皇太后身子還好罷?”

皇帝承手準備接下他手裡的服具,被他抬開遞給敬親王。

“您放心,太皇太后身子強健,精神豐沛,宮裡一切事務都好。”皇帝一邊說,一邊留神打量他,曾經多麼功高尊貴的一個人,經歷歲月磋磨,時光侵吞,年近四旬的臉上閱盡滄桑,整日盤/弄花草,養鳥打獵,均勻的膚色被日頭風雨刻畫的一年深過一年,再沒了養尊處優的樣兒,只剩下一副深邃堅硬的骨骼。

“都好還來我這兒做什麼?”太上皇撐開一把摺扇,一面乘涼問道。

皇帝一怔抬起頭,太上皇深看他一眼,垂下目光飲茶,“什麼事兒直接開口,迂著像什麼話?”

“別提,還真有事兒!”敬親王眼一溜,替皇帝解圍,“聽說您剛得只百靈,這不,兒子們盡孝心來了嘛,”說著一拊掌,指揮幾個蘇拉提進來一隻大鐵籠子,籠子外頭蒙著布,“這是兒下了死勁兒熬出來的一隻海東青,孝敬阿瑪您,您帶著他打獐子去,留著教您那百靈學叫喚都成……”

太上皇端杯的手微抖了下,皇帝忙斥他閉嘴,回過頭道:“除了這些,兒的確有件事要跟您討個主意。”

見他頷首落下杯盅,皇帝額頭又滲出汗,“上半年準噶爾又提出要跟咱們進行“茶馬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