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軍資不計其數,最後逃回共城縣的竇建德殘軍不足七千人。
但楊元慶的三萬主力也付出近八千人傷亡的代價,是楊元慶東征以來死傷最慘重的一次。
……
第十八章 舊情難動
河陽渡口,這是一處古老的渡口,在它的黃河對岸便是著名的盟津渡,是一千六百年前周武王會盟伐紂之處,河陽渡口也是黃河北岸唯一適合軍隊大規模登陸的渡口。
秋天明媚的陽光灑在黃河兩岸,秋高氣爽,深秋的涼風在陽光的照射下帶著一絲暖意,將黃河水吹起一道道波瀾,此刻在黃河水面上,數百艘戰船靜靜地停泊著,這是一支載有兩萬士兵的船隊,滿載著李密北上的野心,他們企圖利用楊元慶和竇建德在河內郡東部鏖戰的機會,一舉佔領河內郡西部。
但他們的野心並非那麼容易實現,此刻就在黃河對岸的河陽渡口,一萬隋軍已嚴陣以待,三千弩兵圍城一個半圓,將整個兩里長的渡口封鎖,在弩兵身後,七千騎兵手執長矛嚴陣以待,弩兵的封鎖加上騎兵的衝殺,無論如何不可能登陸成功。
隋軍主將徐世績立馬在一處土丘上,遠遠地眺望著數里外河面上的船隊,數百艘戰船遮天蔽日,旌旗招展,徐世績目光有些複雜,他有一種直覺,李密極可能就在這些戰船上,他看見中間有一艘巨大的樓船,要比其他船隻都大一倍,一杆黑邊杏黃大旗在風中飄揚,直覺告訴他,這就是李密的座船。
徐世績是一個很重舊情的人,他也知道大船內有很多他從前的舊部,和他一起喝酒的同僚,與他浴血奮戰的兄弟,他曾不止一次想過。什麼時候能再見他們一面,但不是現在,現在是戰場,他絕不願意和舊部們在戰場上相見。
這時一名士兵喊道:“徐將軍,一艘小船過來了!”
徐世績看見了,一葉扁舟向岸邊駛來,舟上只有三人。兩名划船手,一名軍士,“讓他們上岸!”徐世績令道。
片刻。軍士上了岸,被士兵帶到徐世績面前,軍士單膝跪下道:“啟稟徐將軍。魏王是率軍前來相助晉王殿下共擊竇建德,因為時間倉促來不及結盟,但盟書已經送來!”
軍士從身後背的包袱裡取出一卷盟書呈上,士兵將盟書轉給了徐世績,徐世績開啟盟書看了一遍,上面花花灑灑寫了上千字,有李密的大印,什麼共取大義,匡扶隋朝,造福天下蒼生等等。惟獨沒有提到共同對付竇建德。
徐世績心細如髮,他發現盟書上大印的朱泥還沒有完全乾透,也就是說這是在船上剛剛才蓋下的大印,他心中冷笑一聲,對軍士道:“你回去告訴李密。他如果真有誠意幫助隋軍抗擊竇建德軍,那他就應該去黎陽渡河,從背後截斷竇建德的退路,而不應該在這裡出現,去吧!”
軍士行一禮,奔回小舟向河中間駛去。樓船上,李密臉色陰沉,他看見士兵上岸去聯絡了,但岸上計程車兵並沒有後撤,這就說明對方並沒有被打動,令他心中一陣惱火。
李密想奪取河內郡,也並非偶然,他的軍隊在圍攻洛陽失敗後,損失慘重,兵力已從原來的四十餘萬銳減到二十餘萬,包括戰死、逃跑和投降,幾乎減少了一半,而河南各郡因為早年的匪患猖獗,加上災荒和年年戰爭,已十室九亡,很多郡裡一個縣也只剩下千餘人,根本就無法在繼續招募士兵,兵源面臨枯竭,不僅兵源不足,而且他的洛口倉的糧食也因為大量浪費和軍隊就食,糧食也面臨枯竭。
在這個時候,李密自然便想到了人口眾多的河東各郡,尤其太原以南,幾乎沒有遭受什麼匪患和災害,人口密集,錢糧豐足,如果他能奪取河內郡為跳板,在河東募兵募糧,那麼他的實力就能恢復到從前,他的實力恢復,而東都的實力沒有恢復,那麼再打洛陽,他就能最終拿下。
讓李密還有一個憂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