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的滔滔黃河水。
在山脈的西北方向約二十里,便是一座小鎮,叫大同鎮,它原是隋軍的哨所,因人口漸漸聚集而形成了一座小鎮,隸屬於五原郡烏海縣。
小鎮其實不大,就只有一條長街,街道兩邊分佈著七八十戶人家,沿街分佈著十幾家店鋪,客棧、酒肆、雜貨鋪、鐵匠鋪、藥鋪,更多是商人的收貨鋪,足有五家之多,小鎮的西面還有一家低檔次的妓院。
他們客人主要是北面的突厥牧民,以及沿途經過的商人,在北面一兩百里外的草原上,便分佈著幾支突厥人部落,儘管突厥和大隋打打和和幾十年,但這座小鎮始終保持著寧靜,附近的突厥牧民離不開這座小鎮。
此時已是金秋九月,寒冷的北風還沒有到,這也是草原豐收的季節,牛羊成群,馬匹膘壯,牧民們挖掘了藥材,鞣製好了皮革,紛紛趕來大同鎮交易,同時購買過冬之物,主要是鹽和茶葉,以及中原酒,或者給女人買一段綢緞,使得大同鎮上格外熱鬧,一條街上擠滿了突厥人和他們的馬匹,這是大同鎮一年內的黃金季節。
這天下午,大同鎮和往常一樣熙熙攘攘,在鎮東頭一家酒鋪前排著長長的隊伍,小鎮有兩家酒鋪,這一家酒鋪叫林記酒鋪,在這裡已經開業了近二十年,生意一直平平淡淡,在兩家酒鋪中生意最清淡。
兩家酒鋪幾乎賣的都是大利蒲桃酒,大利蒲桃酒雖然在中原賣得很火爆,但草原上生意卻一般,突厥人嫌它不夠烈,大都數突厥人買去只是偶然換換口味。
林記酒鋪苦於地段不好,無法突厥人吸引過來,但自從兩個多月前,這家酒鋪來了一名從中原逃難來的道士,道士釀酒技術頗高,他將蒲桃酒重新入鍋蒸煮,使蒲桃酒變烈,非常符合突厥的口味,名聲一下子打響,被稱為道士酒,道士酒的名聲甚至傳到了豐州,大利縣丞王佔武不久前親自來大同鎮請這名道士去大利城釀酒,卻被道士婉拒。
這時,遠處一隊騎兵疾奔而來,約有千餘人,騎兵們奔到鎮外停住了戰馬,為首大將正是豐州總管楊元慶,他是在視察大利城時,偶然聽縣丞王佔武說起這名道士,楊元慶幾乎馬不蹄停,一路疾奔而來,他心急如焚,生怕這名道士返回中原。
楊元慶在二百餘名士兵的護衛下,跟隨著王縣丞快步向林記酒鋪走來,酒鋪外,店東主林鴻正在維持秩序,他一轉頭,見王縣丞又來了,心中不由一陣緊張,就這麼不肯放過自己的釀酒道士嗎?
但對方是縣丞,他不敢怠慢,連忙上前彎腰行禮,“小民林鴻參見縣丞大人。”
其實王縣丞也是一樣糊塗,對方不過是個釀酒道士,怎麼總管一聽到他的名字,便跳起來,茶也不喝,飯也不吃,一陣風似的趕來,他怎麼也想不通,難道總管想學這個道士的釀酒技術,把蒲桃酒賣給突厥人嗎?
不管王縣丞怎麼想,他想到原因也只能是總管要賣酒給突厥人。
王縣丞得楊元慶囑咐,事先不要透露他的身份,他也不介紹楊元慶,笑呵呵問:“林東主,酒道士還在嗎?”
林店主緊張異常,結結巴巴道:“回稟縣丞,他已經走了。”
王縣丞心中有些失望,回頭向楊元慶望去,楊元慶卻看出了店主眼中的緊張和狡黠,他給旁邊親衛使給眼色,親衛猛地一拳將店主打翻在地,抽出戰刀頂住他喉嚨,“你好大膽子,竟然敢欺騙我家大將軍!”
林店主一下子明白這個年輕的軍官是誰了,嚇得他魂不附體,連連苦苦哀求,“饒命!總管饒命!”
就在這時,一名道士從酒鋪中走了出來,年紀約三十四五歲,身材高大,穿一件杏黃色道袍,頭戴竹冠,長得鼻直口方,目光湛然,頜下三縷長鬚,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
他上前作揖行禮道:“無量天尊,楊總管何必對一個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