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嗎?有5%的孩子,在這種資助和愛心之下,奮的成長,成才了。而有著95%的孩子,則是養成了,他們得到的一切資助,都是應得的!一次又一次的資助,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難面前過的很平坦。這養成了一種他們依賴的心理。而在這種心理之下,他們不僅僅沒有產生感恩的心,甚至還把這一切當成了理所當然,在沒有得到資助的時候,會產生這個社會拋棄了他們的想法。從來自暴自棄,有的甚至做出一些讓人心痛的事情來。而成年人呢?自管了資助……自管了不勞而獲。從而走上了一條放棄自己的道路!我們的愛心本來是美好的,完美的,是可以讓全世界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為之感動的。但是,我們真正的幫了他們嗎?如果按照比例來分析,事實上我們是害了他們!雖然這個結果有點殘忍,甚至不願意去面對。但事實就是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的心理完全放棄了自己的時候,那麼,我們的幫助,我們的愛心會被他們當成什麼?所以,不管是幫助孩子還是幫助成年人,我們都把慈善當作一種投資。讓這種投資改變這種心理狀態,讓這種投資形成時刻懸掛在他們頭頂上的神劍……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他們。是誰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們。而讓他們記住,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不要忘記,把花費在自己身上的金錢還回來……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著很多很多其它的困難的人在等著他們的幫助。我們基金不管是盈利還是不盈利。全部都是用於慈善的。我們工作人員的工資等等一切開銷,都是集團為我們出。基金就是基金,哪怕是一毛錢,我們都會用在慈善投資上!這就是我們的慈善投資。其實,不管你們理解不理解,我們都打算這麼做。因為我們不想讓我們的愛心變成壞事!”林雨荷顯得很是激動,其實,當林雨荷看到那份調查報告的時候,真的被震撼住了,看著那些愛心幫助之下的人現在的生活狀態……真的有一種不得不去反思,不得不去思考的感覺。
林玉茹的話讓現場的記者都沒有了聲音。大家都在思考著林雨荷的話……愛心——習慣——不勞而獲——心理——放棄自己!
看著這樣一個迴圈,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高喊著的愛心則成了什麼?
“我是《南方週末》的記者,林總,,您的那個調查報告有著多大的真實度?我不怎麼相信有的人應該把愛心當作了一種放棄自己的源泉……這真的讓人無法相信。”《南方週末》的一位女記者顯得不怎麼相信的說道。這也問出了在場大部分記者們的心聲……
“這位記者你好,我是興邦慈善投資基金的副總經理,我叫王玲。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們這個報告,是我們花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後詢問和跟蹤了不下於一千位經常被資助的各個年齡段的困難人。而這個結果就是這樣。當然,我現在怎麼說,你們也許都不會完全相信。我希望貴報,甚至是社會上其它的團體就這個話題展開一些調查和取證。我相信到那個時候,你們就會明白。愛心……到底怎麼奉獻出去,才算是真正的愛心!”王玲接過了話頭,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說道。
“那麼,王總,慈善和投資怎麼能混為一談呢?如果真的按照這種方式,一個人去幫助另外一個人的時候,如果先想到的就是索要回報的話,那麼,誰還去奉獻自己的愛心?這個社會成了什麼樣子?”《南方週末》的女記者顯得很是激動。
“我只能說,如果當愛心的慈善在起著我們預想當中的完全相反作用的時候……那麼,這種愛心慈善的存在還有著什麼意義?仁者見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