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下,現場製作。

而刀具呢,雷曉飛就讓丐幫穗城分堂的吳堂主,去找來了幾個這一帶最好的鐵匠,他親自給這些鐵匠詳細地解說了自己要製作的東西和這東西要求,直到這些鐵匠弄清楚後,才讓他們回去打製。

生產用具的事佈置好後,雷曉飛就帶著自己的眾夫人,對這裡的工場和倉庫進行收拾、擺佈,準備迎接第一個批次生產的到來。

從周家父女出發之後的第八天開始,就陸續有橡皮筋的半成品,透過雷曉飛與丐幫建立的接力通道,源源不斷地從天南島運回穗城。

第一批半成品運到來之後,雷曉飛馬上就組織了工場的第一次作業。這次的作業,其實是以培訓為主,雷曉飛一個工序接一個工序地對招聘來的工人進行詳細的解釋、示範,甚至手把手地教工人制作,直到了這個工序的工人能夠上手,才移轉到下一個工序去繼續培訓。

雷曉飛教會了所有的工人之後,隨即對這個工場的每個作業環節,都定出了規範,並對工場的運作,也相應制定出了一些條條框框,用來約束工場的工人。

當代的人都沒有接觸過這樣作坊式的工作,而且當代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這樣高度集中的集體作業,所以,雷曉飛要先給這些人灌輸集體作業的管理概念,培養他們的集體作業觀念,讓他們養成集體作業的工作習慣。

萬事起頭難,自由慣了的人,剛受到了約束時,當然就不習慣了。

那些紀律性的條條框框還能讓工人接受,因為畢竟當代的人純樸、聽話,你給他工作、給他錢,他們也就認為聽你的話是天經地義的。但那些工作上的規範,就讓工人一時難以接受。

好像你這個工序一定要手離開刀具多遠才能開始工作;他這個包紮一定要一百條一紮,一條也不能少,一條也不能多,而且還要碼放整齊等等。這些規範對一個新手來說,讓人做得特別彆扭。

雷曉飛卻沒有因為工人的彆扭,而放棄他的這些規矩,反而是管得更嚴。直到所有的工人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形成了習慣時,這個工場的整個作業的流程,就自然通暢了起來。

雖然,雷曉飛現在這個工場只能說是一個小作坊,但據他所知,這個小作坊已經算是大華的第一家企業了。企業就要有企業的規矩,沒規矩何來的方圓?何況,雷曉飛的設想,以後自己一定會建立更多、更大的這類作坊,所以,先規範管理,就當是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提供基礎,也為以後的發展貯備人才。

第740章全面開花

“橡筋製作社”裡所請的工人,都是雷曉飛從李村聘來的村民。

雷曉飛與李村合作過的時間長,對那裡有感情,而且,他也看上那裡的人淳樸,所以,需要用人的工作,他都會優先考慮李村的村民。

李村對雷大人這位他們村子的大恩人,本已經人人心懷感激,感激他帶自己的村子致富,感激他改變了李村的貧窮。現在,他們見到了雷大人對他們的村子還是那麼關照,就更是感激,村裡的老人,簡直就把他與觀音菩薩相提並論。

隨著天南島與穗城雙方工人的熟練,雷曉飛在當世發明的橡皮筋這三種簡單的橡膠製品,開始源源不斷地從天南島的橡膠樹中流入了穗城的市場,而且整個作業流程也趨於穩定,產品的成品量不斷重新整理。

雷曉飛再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銷售之後,認為人們已經熟悉了這些產品,就停止了自己擺攤銷售,改在穗城裡開設了第一個橡膠製品的固定銷售點。

雷曉飛的這個橡膠製品的固定銷售點建好之後,他就把自己發明並製作的橡膠製品,以零售加批發的形式銷售,把大量的橡膠製品批發到二級市場上去,來擴大產品的銷路。

捆綁貨物的橡筋,就批給做日雜生意的鋪子賣;做褲帶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