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邊防軍。因為與突厥兵打交道多年,對敵手的套路已經極為熟悉,加上現在對手不能施展最厲害的馬戰,所以這支部隊還基本能與突厥兵持平,以一敵一。

這三支軍隊中,戰鬥力最弱的是兩湖的部隊。兩湖的部隊因地處內陸,從來就沒有經歷過戰事,而且,他們也沒有雷曉飛那先進的方法訓練,所以戰鬥力最弱。現在,他們在場上運用的還是雷曉飛臨戰之前教給他們的、像巴蜀軍那樣的兩人組合方式作戰,以每兩人才堪堪敵住一個突厥兵。

雷曉飛選擇峽谷口這片地方為戰場,因為他還看上了一個有利條件,就是這片地方不適合大部隊的展開。這片鍋底型的地方,剛好就夠排布他這方的一萬多人,而對方就是有十萬人,也只能一個一個輪著上,只能佔個車輪戰的便宜。

肉搏戰開始時,大華這方的軍隊佔著上風。因為一是敵軍剛遭重創,鬥志不高,而自方收穫頗豐,士氣極高;二是大華軍佔了居高臨下和以逸待勞的便宜。所以,第一輪的肉搏戰,大華這邊基本取勝,讓敵人又銳減了近萬的數量。

不過,雷曉飛這方所有的優勢,到了第一輪肉搏戰之後,已經全部消耗殆盡,下來的才是真正殘酷的時刻。

此時的雷曉飛沒有加入戰鬥,他正站在山上審視著整個戰場。他清楚地知道,多自己一個人加入肉搏,充其量也不過是多撂倒幾十個敵人,這對整個戰事的影響極為有限。現在的戰場,需要有一個頭腦清楚的人,來審度時勢,指揮戰事。

雷曉飛現在考慮的是撤退還是繼續撐下去。

到了肉搏的第二輪時,大華這邊的人,除了大刀隊與巴蜀軍之外,兩湖兵與邊防軍都已經臉呈疲態,而且這兩支軍的傷亡開始劇增,看樣子已經再也沒法撐下去。

大華的軍隊都靠著峽谷口這邊作戰,只要雷曉飛一聲令下,這些軍隊就能按這幾日的演練模式,向著峽谷口收縮隊形,交替掩護撤退。

如果撤退順利的話,大華的部隊在退出了近慶安府那邊的峽谷口之後,再把設定在兩邊山上的兩個大石堆放倒,就能有效阻止敵人的追擊,儲存剩下的將士。

這場大戰由開始至現在,雷曉飛僅用了五千人左右的代價,已經殺傷了近二十萬人,這戰績,已經是輝煌到不能再輝煌。就是他現在撤下去,相信這個戰果,也已經讓各級、就是皇上都滿意到不能再滿意了。但是,現在不滿意的人,卻就是雷曉飛自己。

雷曉飛花費了一擔心機佈置的這個陣地、策劃的這場戰事,他最終目的是要讓突厥部落徹底臣服。現在,雖然自方已經大大地重創了突厥軍,吃掉了它大半的兵力,但卻就差那麼的一點點,不能競全功。雷曉飛心有不甘。

在雷曉飛猶豫之時,肉搏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兩軍接觸之處,刀槍相撞得巨響,兩軍將士的呼喊聲,直衝耳膜,中間還不時夾雜著幾聲淒厲的慘叫。

雷曉飛此刻就正見眼前的一個年輕的軍士,一槍刺穿敵人胸背,自己卻也被敵軍一刀劃破腸肚,鮮血與腸子洶湧而出。不少大華的兵士就這樣,與突厥兵同歸於盡地一同倒下了。大華人與突厥兵同樣鮮紅的鮮血汩汩直淌,染紅了草原。

雷曉飛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拼殺。以往他指揮的每一次戰鬥,都是在佔了絕對的優勢之後,輕鬆解決敵人。他以往指揮的每一場戰事,都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自己的兵士,但這次他卻感到自己那般無力,無力去保護那些倒下的兵士。

望著那一張張年輕的臉孔,望著他們緩緩倒下的身軀,望著他們身上淋滿的鮮血,雷曉飛的心裡彷彿有一團巨大的火在燃燒,讓他血脈噴張,想要大聲喊出來。

殘酷的肉搏戰開始了不久,雙方的傷亡已經直線上升,大華軍這邊已經損耗過半,再不拿定主意的話,戰下去可能就是個全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