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慕容才女謝過後,雷曉飛又轉頭對三個粉頭說道:“我們這家酒樓,準備增添現場表演的節目,到時,歡迎幾位小姐前來獻技。”

三個粉頭早就已經被這位年輕的盟主迷醉,她們巴不得有與這位年輕的盟主親近的機會,現在盟主的邀請,就等於給了她們一個與他相處機會,她們當然就樂不可支地一口答應了下來。

這次比詩的意外插曲,不但讓雷曉飛和風細雨地化解掉了酒樓的爭吵,還讓靈光一現的雷曉飛為治理巴蜀,拉開了招攬人才的序幕。

後來,經過三大才子的穿針引線,再加上聯盟的求賢若渴的態度,不少巴蜀的學子,都到了聯盟來工作,為建造自己的家園出力,至後來,甚至不少隱士,都聞訊而來,加入了聯盟這個大家庭,為雷曉飛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讓他在後來逐漸擴充治理機構時,從來沒有出現過人才短缺的現象,也讓巴蜀的治理班子,能在短時間內,就得以飛速的擴充和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當然,那是後話了。雷曉飛此時,已經投身到了組建武裝的緊張工作中。

雷曉飛兩世為人都沒有當過兵,他對軍隊的認知,只是來自他前世看過的一些軍旅小說。當代的軍隊架構、管理,甚至編制,他都一竅不通,而他們聯盟中的人,也因為當地沒有從屬朝廷統一管治,所以沒有服過兵役,對此事也一竅不通。

雷曉飛無奈,只好按他知道的前世戰爭年代的軍隊編制,來編制自己準備成立的巴蜀第一支本地的正式武裝。

四千人的正式武裝隊伍,在雷曉飛前世戰爭年代的軍隊中,就已相當於一個師的人數,雷曉飛就給巴蜀的武裝隊伍命名為“巴蜀自衛師”。考慮到當代的人管理水平有限,雷曉飛怕一時找不到合適管理這麼多人的管理者,他就把團這一級細化,他讓師下面分成四個團,然後往下才採取軍隊常用的三三制,就是團以下的營、連、排、班,都設為三部。

雷曉飛還借鑑了國內戰爭時期,共產黨軍隊的模式,連級以上的編制都配置一個文化人當副職,配合正職管理武裝隊伍。他連這個職位的名稱,都借用了,連級的配指導員,營級的配教導員,團級以上的配政委。

這個文化人副職的作用,與共產黨軍隊相同位置的人有所區別,共產黨軍隊的這個職位,以做思想工作為主,而雷曉飛配置的副職,則以教兵丁學文化為主,其次才做一些文案和思想工作,因為,畢竟那時的人單純,沒有多少思想工作要做。

架構搭好後,不用說就是配人了,雷曉飛不用說就是師長兼政委了,因為團級幹部還沒有足夠的合適人選,他還兼任了一團長;青玄子也還是任雷曉飛的副職,副師長兼副政委,併兼任了二團長;三團長由謝舵主擔任;四團長由李豪擔任。

雷曉飛先把這支武裝的架構,搭建到連級,幹部也只配置到連級,連以下的幹部,他準備在新兵訓練時再甄選。因為一下子,雷曉飛也沒有這麼多的人手配置,而且,現在還沒有招兵,如果幹部配置過多,就會人浮於事。

雷曉飛剛收服的那三大才子,也被他安排入了軍隊的架構中,任職各級的參謀。而三大才子引來的第一批書生,也安排入了軍隊中,當各級的副職,與雷曉飛指定的正職配合,準備先投入招兵工作中。

雷曉飛擬定的招兵,也學前世的模式。自願報名的青壯,透過規定的簡單檢驗程式後,就能進入武裝隊伍。新丁入伍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再根據各人的表現,安置崗位,不合格者則一律清退。

第401章招兵熱潮

巴蜀這塊熱土,什麼時候都不乏熱血男兒。何況,當時的人又是那麼純樸,聽說是當兵是為了保護家園,為了保衛鄉親父老時,招兵的告示才貼出不久,報名的人已經擠滿了報名點,各地的青壯都踴躍地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