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鍛鍊了他的性子。如今兩年後再度歸來。確實達到了他的滿意程度,心中暗想道:“司馬懿終於長大了,已經完全脫去了稚嫩。”
“司馬仲達,你和朕一別也有兩年了吧?”林南隨口問道。
“啟稟聖上,已經有兩年四個月零七天了。”司馬懿記得很清楚。
林南笑道:“你倒是記得很清楚。司馬懿,前幾日荊漢的大軍攻擊了宛城,致使張遼損兵折將。我華夏國經過五年的休養生息,七十萬大軍枕戈待旦。朕準備發兵二十萬予以反擊,以攻略荊漢都城襄陽為目的,不知道你怎麼看?”
司馬懿想都沒想,當即說道:“啟稟聖上,荊漢和曹魏結盟已經好久了,五年中,此二國不斷的騷擾我國邊疆,弄得邊疆軍民十分痛惡。臣十分同意聖上出兵伐漢的建議,只是,我軍一旦發動國戰。曹魏必然會在西北騷擾,那麼聖上就不能專一伐漢。滅國之戰,耗費甚具。一旦發動國戰,必須要一鼓作氣,不攻滅荊漢誓不罷休。最主要的是,聖上滅漢的心意絕對不能動搖,一旦動搖,那麼就會前功盡棄。”
林南聽後,覺得司馬懿說的很有道理,看了看賈詡、荀攸、郭嘉、蓋勳以及眾多文武大臣,似乎都沒有什麼異議。
“眾位愛卿。可有什麼別的意見嗎?”
荀攸挺身而出,朗聲道:“臣以為。我華夏國和東吳世代交好,休慼相關。更兼荊漢和東吳有世仇,如果皇上要出兵滅漢的話,可派遣使節,先趕赴建鄴,邀請東吳一同對荊漢發動攻擊。這樣,我軍便又多了一份勝算。”
“另外,我軍一旦出兵,與荊漢同盟的曹魏必然會在西北有所動作,皇上必須加強西北的防禦才行,只要嚴防死守,西北便不足為慮。”郭嘉也建議道。
林南聽後,當即思慮了一番,朗聲說道:“陳琳,擬寫聖旨,詔右車騎將軍徐晃加強潼關防禦,詔虎翼大將軍太史慈率領騎兵三萬,從靈州南下攻擊秦州,另外以馬超為徵西將軍,率騎兵兩萬,攻擊武威,衛將軍龐德率軍兩萬攻擊安定,以攻為守,牽制曹魏大軍!若遇到曹魏大軍,便採取運動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以七日為限,不論取得如何戰果,全部退回靈州。”
聲音一落,坐在大殿上的陳琳便開筆寫下了聖旨。
“司馬懿!”林南又喊道。
司馬懿畢恭畢敬地道:“臣在!”
“朕封你為軍師將軍,即刻趕赴宛城,暫時歸屬到虎牙大將軍張遼的麾下,明日便去上任。”
“臣遵旨。”
林南又看了一眼戶部尚書鍾繇,朗聲問道:“鍾尚書,若要籌集一年軍用的糧草,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鍾繇走出班位,思量了一下,這才回答道:“請皇上給臣一個月時間,一個月後,臣將親自押運一百萬石糧草到宛城,以供軍需。”
“嗯,不光是糧草,還有兵餉。”林南又補充道。
“臣明白,一個月後,一百萬石糧草、五十萬枚銀幣,臣將全部運到宛城。”鍾繇說這話的時候,連眉頭走沒皺一下,要知道一石糧草可以供一個成年人吃二百天的,而一枚銀幣,可以供普通老百姓一個月的花銷。
打仗,打的就是國力,這是一成不變的道理。所以,擁有雄厚的國力,才是發動戰爭的資本。
經過五年的休養生息,華夏國形成了以東北、冀州、中原、西北四個巨大的產糧基地,尤其是河套地區的開發,前兩年還不怎麼凸顯,直到最近兩年,河套地區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全民皆兵的制度,雖然林南提出來了,但是真正實施的時候,卻有相當大的阻力,所以一直以來,民兵制度也只是在邊防重鎮周圍施行,而河套地區是實行民兵制度最成功的,當年就地裁撤的十萬東夷兵,成為民兵後,在拱衛邊防和開發荒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