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唐貞元五年

有著華夏第一河之稱的黃河,日日夜夜無休止的從汴州城畔白石鎮繞過,沖洗著白石鎮郊外三四里的肥美土地。

穿過一排排鬱鬱蔥蔥的楊柳,白石鎮便凸顯了出來,鎮上白石鋪道,兩旁青磚黑瓦堆砌而成的房舍倒也整齊。由於白石鎮靠近大城汴州,加上往來商旅行人途中打尖兒或者採購也需在此停留。小小白石鎮,在這方圓幾十裡內,也名氣頗足。

繞過一條主街道,在一處名為“通碧翠齋”的玉石鋪子左轉,進入一條小街。此小街和方才那條主街相比,寬敞明顯不足,地面所鋪也僅僅是青白碎石相接而成,一青一白,處理得當,平添色彩。

“小魚,怎麼要走了,不和我們一起了?”就在青石小道上,還沒靠近,幾聲稚童聲音已經遠遠傳來,聲音清脆,聽得出這孩童也就五六歲光景。

湊近,撥開一片繁茂的小樹,來到一處約三十見方的空地,空地上三四個小童,女著花衫,男著青衣,頭上均束著小辮,蹦蹦跳跳起來,朝天的小辮子一晃一晃,可愛之極。

此時,一個身著紅底黃花,腳穿粉色小鞋,鞋側繡著兩朵漂亮小花的女童,兩眼水汪汪的望著前面的衣著有些破舊,但也精神的男童。

在靠近一瞅,發現女童周圍幾個孩童身上衣著質地雖說不上名貴,但也新晃晃的,嫩嫩的臉上有意無意的露出些許得意之色。

而那男童,衣著卻是破舊不堪,兩袖口以及腰間多處打了不少補丁,但整件衣服乾淨整潔,再加上那清秀的面龐,倒也不俗。

此男童名為李漁,眼前女童之所以稱呼他為“小魚”,因為此漁與此魚,相差無幾,對於如此幼童,難以分出哪般。

“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想來,此孩童父母常用此言警醒自身,算的一德才兼備父母。

李漁聽到女孩的話語,眼神散過不捨,但想到自己家中母親催促,不能再待在這裡。正要拒絕,看見女孩眼裡那期待的光彩,李漁猶豫了。

“小魚,你到底去還是不去?我可是好不容易才徵得了楚兒的同意,她才讓我們看一眼那小貓兒?”女孩也聰慧,看出李漁的為難,想到李漁平時對自己多有照顧,加上兩人感情一直不錯,也想帶李漁看看小叔家楚兒的小貓兒。

李漁聽後,眼中閃過濃濃的猶豫,想到平時回家都準時,偶爾遲到一次,母親最多責怪兩句,估計不打緊。

剛要開口,不巧女童身後的一人不耐煩道:“雯雯,李漁不去,我們就先去吧。我可是想看那貓兒很久了,據說是大食特有的,就像大食蠻人一樣,長的很奇怪?”

旁邊另一男童也點頭應和道,女孩也重重的點著頭。被幾個孩童如此一引誘,李漁畢竟是六歲幼童,也經不起誘惑,點頭應道。

卻說那女孩名為張雯,父親是白石鎮有名的員外,可說家財萬貫也不為過,而其小叔更是常年經營藩國生意,去時途徑大食,特地帶了一隻大食貓回來。本想著常年在外,怕妻兒寂寞,帶來消遣之物。沒想到此物一到白石鎮,就引起轟動。大唐上百年來,雖常有番邦外夷之人出現,但對於白石鎮這等遠離長安都城的小鎮來說,稀罕的緊。

恰好那張雯便愛煞了那貓兒,嚷嚷著也要一隻,沒有辦法,張雯小叔張康年答應下次去大食再給張雯帶一隻。

張雯高興之餘和平時要好的幾個朋友一拾掇,不想他們也要看,苦於此物不是她的,而且一直在表妹張楚手中,愛惜的緊,親近之人也難得見到。在張雯百般請求下,表妹張楚終於答應讓外人見上一面。

李漁興奮的跟著張雯,想到能見到那貓兒,李漁心裡就別有一番激動,心裡早把母親要求他準點回家的話忘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