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慮一番,才能確定前行的路徑。

此時此刻,橫亙在他們眼前的,有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一是陸路,其二則為水路。接下來必須權衡的關鍵問題在於,哪條路既能確保速度夠快,又足夠安全可靠?如果選擇陸路,那麼他們計劃從京州啟程,穿越冀州、錦州、秦州等地,最終抵達蜀州。之所以考慮這條線路,主要是因為它沿著主要的官道或貿易路線延伸,可以提供更多的驛站和補給站點。旅途中,只需留意規避險峻的山區以及荒涼貧瘠之地,儘可能挑選人口密集且治安良好的道路即可。

如果選擇走水路,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順著河流或者運河一路向前。比如說,先從京州出發,經由大運河抵達豫州,然後轉向長江,最終成功進入蜀州。相比於其他運輸方式,水路運輸要更安全一些,但也有可能會受到季節變化以及水位高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今已步入九月,天氣逐漸轉涼,氣溫開始下降,如果堅持走水路的話,恐怕會遇到凍河等棘手問題,行程也許不會像想象中那樣順利。

在瞭解到這些情況之後,張華並沒有立刻做出決定,而是深思熟慮地思考了一會兒。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他最終決定選擇陸路作為前行的路線。

首先,考慮到安全問題,九月份北方的寒流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選擇走水路,一旦發生意外,救援工作將難以開展。相比之下,陸路雖然行程可能會較為艱辛,但相對來說更容易掌控和應對突發狀況。

其次,透過陸路南下,可以更好地考察當地的文化習俗。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深入瞭解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還有機會觀察當地官員是否存在欺詐百姓、強取豪奪等惡劣行為。如果發現有不法之徒,張華便可以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最後,張華深知自己欽差大臣的身份所肩負的責任重大。他希望藉此機會向天下昭示,無論是土司族人還是其他族群,都是大晉的子民,朝廷絕不會對他們置之不理。只要是大晉的百姓,朝廷都會一視同仁地給予關懷和保護。

張華相信,透過這一路的巡查和宣告,他定能為大晉的穩定與繁榮做出積極貢獻。於是,他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程,決心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使命。

九月十日酉時,張華率領兩名侍衛踏上了征途。他們精心規劃了行程,決定先從京城出發,途經冀州、錦州,最終穿越秦州,抵達目的地蜀州。經過一夜一路奔波,終於在次日抵達冀州知府衙門。

知府王鈺哉聽聞朝廷重臣到訪,驚慌失措地匆忙趕出衙門迎接張華。他恭敬地詢問張華此行目的,張華表示自己肩負皇命,趕往蜀州處理重要事務。由於連夜趕路至此,張華尚未察覺到此地存在欺壓百姓之現象。

此時,張華注意到王鈺哉滿頭大汗,便簡單向他說明情況並要求準備一些乾糧和水,因為他們來時已消耗了大量物資。王鈺哉不敢怠慢,立刻命令手下迅速籌備所需物品。

片刻之後,侍衛們將充足的乾糧和水送到張華面前。張華對王鈺哉的配合表示滿意,並囑告他生為朝廷命官,當地父母官,可不許有欺民壓民之行為,不然小心點啊。王鈺哉連連點頭稱是,表示會全力支援張華的工作。

張華深知此次任務重大,必須儘快趕到蜀州解決問題。他帶領著侍衛們繼續前行,心中充滿使命感與責任感。

張華三人身背行囊,站在冀州的城門口,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他們準備已久,即將踏上前往錦州的征程。一路上,他們穿山越嶺,風塵僕僕。

當他們來到冀州與錦州的交界處時,遇到了幾夥山賊。張華也是毫不畏懼,與侍衛們一起拔劍出鞘,與山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刀光劍影中,這幾個山賊紛紛倒地身亡。

張華看著倒在地上的山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