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畏知又來到永曆帝面前,永曆帝一見他,便斥責道:“你還來幹什麼?”

楊畏知說:“大王要我來看看皇上!”

永曆帝怒道:“你回去,要孫可望來!孫可望為什麼不來見朕?難道他是無臉見朕麼?”

楊畏知說:“大王之所以不來,是怕自己衝撞皇上。大王讓我轉告皇上:要皇上別指望有人能幫皇上,這樣會害人害己!”

永曆帝怒道:“你給朕滾,你這條狗!”

楊畏知冷笑道:“大王還讓我轉告皇上:禪位之事,皇上須早作決斷,他等不及了!”

永曆帝氣得再也說不出話來,只任兩行熱淚沿著臉頰往下流。

沒想到楊畏知一再相逼永曆帝的行為激怒了永曆帝身邊的一年輕太監。他覺得孫可望欺上太甚,自己身受皇恩,必須以身報君。當楊畏知走後,他便跪到皇上面前說:“皇上,奴才之軀雖微,但任憑皇上差遣,奴才絕不惜皮囊之軀!”

永曆帝淚流滿面地說:“朕無一兵一卒可使,你雖有死志,又有何用?”

小太監說:“我聽說李將軍有忠君之心,皇上可派奴才傳旨於他。”

永曆帝說:“李定國雖有忠君之心,然而,他與孫可望同屬張獻忠養子,怎知他會反孫可望而幫朕呢?”

小太監說:“雖然尚未可知,但比一味等死強些,皇上為何不試一試?”

永曆帝聽後,覺得有理,便從身上撕白帛一片,咬破手指,草書血詔,其意大概是:賊孫可望肆意殺戮大臣,威逼朕禪位於他,是大逆不道之舉。望李定國將軍念天下蒼生之性命,前來救駕,剪除逆賊,維繫朝廷,救萬民於災難之中。

永曆帝寫完之後,問小太監:“孫賊黨羽甚多,你小小年紀,如何出去?”

小太監接過血詔,藏在貼身處。然後,自破臉面,披散頭髮說:“奴才裝成被皇上逼走的太監,必能出去。”

永曆帝看著血流滿面的小太監說:“朕若脫出此難,必封你為大夫!”

小太監說:“奴才非為名利所動,而是見孫可望欺君太甚才拔刀相助的。”

永曆帝聽後,心想自己身為皇帝,卻要小太監幫助,頓時羞愧不已。他不忍心再看到小太監的樣子,便轉過身。等小太監走後,他才嘆氣道:“皇帝強乎?皇帝弱乎?”

六、李定國奉詔除賊

李定國接到小太監送來的血詔之時,其處境也非常艱難。

清朝政府得知尚可喜、耿繼茂和朱瑪喇在廣東大敗李定國之後,頓時振奮起來。順治皇帝覺得推翻明廷的機會到了,便召洪承疇議事。自從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多問於洪承疇。在他心目中,洪承疇雖然名為漢人,其實早已成了滿人。所以,他對洪承疇非常相信。順治皇帝問洪承疇:“洪愛卿,對於剿賊之事,你有何看法?”

洪承疇說:“對於漢人,臣歷來喜歡利用其矛盾。”

順治皇帝說:“永明之軍,都是逆賊張獻忠之部下,何來矛盾?”

洪承疇說:“據臣所知,孫可望稱帝心切,而李定國又誓死效忠,其勢必產生矛盾!”

順治帝說:“朕觀此事雖有隙可乘,但並非易事!若無雄才大略之人,恐難勝任。不知洪愛卿能否替朕出征?”

洪承疇說:“若聖上要洪某出征,洪某力死不辭。”

順治帝說:“如此甚好!”於是讓洪承疇經略湖廣、江西、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到長沙來指揮與大西軍作戰之全域性。

洪承疇到長沙後,立即提出“兩粵合剿”之策,其意是集中兵力壓到南寧,企圖將李定國消滅在南寧城內,從根本上瓦解大西軍。

然而,孫可望為了防患李定國阻止自己稱帝,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