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的擺動,下意識的歪著脖子去看畫面,差點沒把頸椎病給治好。

但終也看不到林在山的樣子,李孝妮無奈的笑了。

戴好監聽級的耳麥,她不看畫面了,閉上眼,平躺在床上,等著聆聽林在山的音樂。

記得他以前除了會彈吉他外,只會玩點鼓和貝斯,完全不會彈鍵盤。

現在連鍵盤都學會了嗎?

李孝妮追憶往昔的暢想著。

在眾人的目光焦點中,林在山又除錯了一下已存好的仿特雷門琴的特效旋律。

這陰鬱的旋律一出,關雅玲耳朵一下子就被牽住了。

帶著監聽耳麥的李孝妮,聽到這宛如古堡鬼魅般的前奏,也瞬間就有了種入戲的觸動。

林在山覺得這遍放的感覺不錯,直接就彈上了鍵盤,壓抑的氛圍被林在山手下的鍵盤給破開了。

眾人見林在山這是要開聲的節奏,注意力全都提升了。

就見林在山應著特雷門琴的特效旋律,指間彈出了一段簡單而急速的前奏,特雷門琴的聲效逐漸消失後,林在山手下的琴聲也越來越低了,彷彿在醞釀著一場隨時襲來的暴風雨。

所有人的耳朵都被抓住了。

李孝妮用雙手扶住監聽耳機,仔細的聽著林在山的彈奏,心神微微生震,她無法想象,林在山竟然擁有這麼好的琴藝!

正疑思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既輕柔又滄桑的聲音,從耳機中飄了出來……

第86章《浮誇》

……

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

我期待~到無奈~有話要講~

得不到裝載~

我的心情猶豫像樽蓋~等被揭開~

嘴巴卻在養青苔~

……

林在山開篇唱的很輕,比原唱的Eason唱的還要輕,他是有點在試唱的感覺。

太久沒唱這首歌了,林在山自己也需要重新找感覺。

但即便沒有投入太多的感情,只在抓音準和調子,歌聲由原來那大叔的嗓子潤色出來,仍舊有種很強的磁性,一出現便特別吸吮人的耳朵。

李孝妮由監聽耳機中聽著地球另一端傳過來的音樂,本來是以6/8拍的搖滾節奏推動的,旋律本身又帶著點輕微的古典色彩和一個復古的鋼琴和聲,很有70年代英國ArtRock的曲風。

李孝妮怎麼都沒想到,耳機中突然飄出的磁性歌聲,竟是一種靜默的訴說的口氣,幾句歌詞娓娓道來,並無驚豔之句,但已讓人的腦海中,想象出了一個始終生活在舞臺陰暗角落裡的小人物。

知道林在山這首歌的靈感來自於《發條明星》,李孝妮聽著這樣的開篇,腦子裡第一個反應出的形象,就是電影中那個沉默的阿發。

在旁人眼中,這只是一個沉默木訥的小丑,他不說話,沒有動作,永遠保持著一個沉默的姿勢。就像這歌聲一樣,看似平淡,裡面卻蘊藏著一種爆發前的邪力。

沒有看到全篇的歌詞,只聽了這一小段詞,李孝妮在純詞作方面已有了一點小小的驚豔感。

從這第一段就能看出來,這是非常典型的粵語構句和文法。

林在山怎麼能寫出這樣的詞的?他粵語學到這種程度了?

李孝妮很是驚訝。

至於林在山的聲音,由於太過輕柔了,李孝妮倒沒聽出特別驚豔的地方。

這歌聲中帶著一種很帶感的磁性,這在曾經的林在山的某些歌裡,李孝妮也感受過,算是輕熟於心,但還遠達不到讓她特別驚豔的程度。

……

人潮內愈文靜~愈變得不受理睬~

自己要搞出意外~

像突然地高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