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早到一天,因為他的身份是國際知名的華裔美國青年科學家,給他安排的是一個帶會客室的大套間,套間茶几上還擺放著鮮花、水果和飲料。梁冬相貌、氣質與離開基地時相比已經變了許多。梁冬從主辦方提供的參加會議名單上,知道李棟會來,所以,他沒事就站在自己房間的窗前,往樓下的廣場張望,希望早一點看到老朋友。

梁冬的美國同事,一起來參加會議的卡爾端著咖啡來到梁冬房間。

卡爾從住進這個酒店開始,就注意到梁冬一有空就看著窗外的景色,感興趣地問梁冬:“梁先生,這次故地重遊,是不是很有感觸啊?”

梁冬說:“北京只是我的故地之一,我真正的故鄉在中國東部的美麗省份浙江,我在故鄉生活18年,在北京11年,然後又去了中國西南部的風洞基地,在那裡3年,這三個地方,都是我的故地,也都是我的家鄉。”

卡爾充滿好奇地問:“那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梁冬說:“親愛的卡爾,怎麼對你說呢?就好比一棟80層高的房子,對我來說,故鄉是1至18層,北京是19至29層,西南的基地是30至32層,每一層,都是重要的,都是改變我命運的地方。”

卡爾哈哈大笑,邊說邊比劃:“親愛的梁,你這個比喻太有趣了,按你的說法,現在你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那麼美國就是你的另一個故地。33層以上屬於美國,可以說是美國使你變得越來越高了!”

梁冬說:“可是,大樓再高,它也不是空中樓閣,地基,地基是它的根本。32層以下,就屬於我的地基,我的根。我不管爬到上面多少層,我最終的根還是在中國,我說錯了嗎?”

卡爾說:“不,不,你說出了哲理。你是對的。”

梁冬此時又習慣性地向窗外望了一眼,他的目光被一輛駛向廣場的軍牌小轎車吸引了,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終於出現了,李棟身著西服下車,一位身著軍服的小戰士幫助他拿著一個小行李箱,往酒店大門走。

梁冬不再搭理卡爾,伏到窗臺上,不轉眼地看著李棟和小戰士走進酒店,梁冬不知不覺,眼裡有了淚光。他取下眼鏡,輕輕擦拭。

卡爾疑惑地來到窗前,望了一眼窗外,問:“親愛的梁,怎麼了?”

梁冬恢復常態,拉卡爾坐回到沙發上,說:“沒什麼,沒什麼,我看到了一個朋友。他是我過去生活的見證人之一,好久不見,恍若隔世。”

卡爾說:“那現在就去和他見見嘛。”

梁冬猶豫一下,說:“下午開會就能見了,我想給他一個驚喜。”

卡爾開玩笑說:“給我感覺,你們就像是同性戀人似的。”

梁冬也不作解釋,他跟李棟在清華園和風洞基地結下的友誼,美國人是不容易理解的。

然而,下午開會時,梁冬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與李棟見面。

李棟也不知道會議名單上的約翰。梁就是梁冬。

會議程式安排得緊湊而高效,沒有各級官員的致詞和客套,會議主持人簡要介紹了會議的背景和主題,就宣佈進行大會交流。主持人說:“下面,請美國馮?尼克獎金獲得者、約翰?梁博士,宣讀論文!約翰?梁博士,這幾年研究成果比較多,深得美國空氣動力學大師馮?尼克先生的喜愛。大家歡迎!”

李棟禮節性地鼓掌,突然,他發現從屏風後面走出來的,竟然是梁冬!二人的目光相遇,似乎都有著千言萬語。

梁冬在熱烈的掌聲中,衝李棟點點頭,走向主席臺,走到麥克風前,開始發言。梁冬大約講了二十分鐘,他最後說:“世界空氣動力學理論與實驗技術,地位重要,發展迅猛,各個國家陸續把這項技術列入國家戰略計劃。可以預見,未來15到20年內,人類會藉助這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