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北匈江湖宗師高手四人的甘如便沒有想過和全部折戟在大楚,後來得到密報之後更是知曉大楚只派出了兩位宗師高手,便更是放心不已,大楚武夫不少,可真正能為國所用的並沒有多少,這才是他甘如的底氣所在,若是葉長亭晉南衣之流都能任由大楚呼叫,那整座北匈江湖說什麼都擋不住。
可事實上卻是除去這吳太常的死訊之前,甘如還收到了兩份死訊,先入大楚的贏洪和蒼山月,這兩位北匈江湖排在前十的武道高手,卻是死在了那湯槐安的刀下,雖說是以命換命,可湯槐安一命卻是換的兩條命,怎麼來算都不划算,而後吳太常又死在了一名來歷不明的楚人刀下,才不過月餘,北匈四位宗師便四去其三,這倒是讓甘如很意外。
況且整個大楚,用刀宗師除了湯槐安之外便只有一位晉南衣了,真要是晉南衣出手,只怕整個北匈江湖也就只有甘如能夠攔下,可事實上,在甘傾安的信裡來看,這位用刀的楚人,面容年輕,就連刀都是撿的,萬萬不可能是那個能夠樓知寒傾力一戰的晉南衣。
可越是如此,甘如越是不明白這大楚江湖的深淺。
微微站立片刻心中有了想法的甘如做回桌後,拿起狼毫寫了一封不長不短的回信給自己那小女兒內容大抵也不是什麼機密,只是這位王爺擔心甘傾安安危,想著讓他早日返回上京城罷了。而對於甘傾安信中提及的耶律芳華和呼延態,甘如並未作出答覆,在他這位北匈武勳早就無人可敵的武人看來,耶律芳華之流不過是跳樑小醜,當年戰敗一事,若不是這傢伙身後有個貴人,甘如也不會這麼輕易的放過他,這次在桑麻城中發生的種種,更是印證他不過是個草包,甘如沒興趣去理會,自然也就是說,此後上京城,便不敢再有其餘人敢去為他牽線搭橋,耶律芳華這一輩子最好的結局便是老死桑麻城,要是運氣差些,只怕下場淒涼。
甘如沒存著心思去敲打一個草包,但並非是人人都這樣想,北海王不中意的北匈官員,自然會有不少人會湊上去為他效勞。
北匈官場上的世態炎涼可是要比大楚那邊更為凸顯。
寫完信件後便感覺無事的甘如踏出書房,來到院中,讓下人做了一份大楚那邊的剁椒魚頭,破天荒有閒情逸致坐在石桌上吃這一份魚頭的甘如雖說知道這魚頭比上大楚那邊的口味自然要差的太遠,但畢竟是沒有開口,這年頭像在北匈吃到一道正宗的大楚菜餚,比把那黃花梨運往北匈還要難。
甘如喃喃道:“楚人,真是一群奇怪的傢伙。”
只是象徵性夾了幾筷子魚頭的甘如便不再下筷,看著那放在盤邊的筷子便陷入沉思,北匈這邊同中原相比,實在是少了幾分雅氣,就是這小小兩根竹子楚人便能有如此多的說法,而在北匈,就算是最有學識的大學者,只怕也沒有陵安某個大儒知道的多,這不是說北匈人比不上楚人,委實是先天處的環境便不能相比。
北匈為何千百年來一直想著南下,便是一直心心念念著那中原的沃土,楚人得天獨厚,坐擁中原。而北匈人便要一定在這貧寒之地待上一輩子?
甘如覺得沒有這個道理,歷代北匈國主也覺得沒有這個道理,南唐厲兵秣馬十餘年是想著要奪回中原霸權,而北匈一直希冀馬蹄朝南,則是為了整個北匈。
坐乏了站起身子來的甘如忽然想起了那個用刀的楚人,淡然一笑之後輕聲感嘆道:“若不是本王另有其他大事,倒是想來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聖。不過就算這樣你也討不到好,欺負了本王的女兒,難不成就這樣算了?”
此刻左右無人,倒是無人應聲。
甘如踏出院子,踏上街道,半刻鐘之後又走出上京城,最後徑直向北而去。
他記得很清楚,有個叫冷寒水的傢伙還在北海練劍,出北匈之前,甘如想先去看看這位面對葉長亭連劍都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