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正式登場了。馬連衣首次亮相,從一挑臺簾出場開始,無論是唱腔、唸白、身段、手勢和臺步無一不“譚”,而且扮相和做派上還透著一股雅緻和帥氣。觀眾頓覺大飽眼福,心中的問號瞬間打消,大呼過癮,紛紛讚歎“真有老譚的味兒”,簡直就是“老譚加蜜”,馬連良在上海灘一炮而紅了。
接著貼演允文允武的譚派名劇《南陽關》。戲中觀眾一句一個好,給了馬連良極大的鼓舞,而他也特別卯上,回報觀眾。在演到伍雲召辭別夫人,唱完了“眼見得冤仇不能報,爹孃啊,老天爺助我成功勞”一段之後,馬連良靈機一動,把《雅觀樓》裡小生“耍令旗”的一個動作,化用到這裡。把令旗從臺中向上高高一扔,令旗在半空中劃了一道拋物線,飄向下場門,然後急轉身奔下場門,穩接令旗,乾淨、利落地下場。這個“噱頭”使得太及時了,非常符合上海觀眾的欣賞習慣,誰也沒想到這個“京朝派”的小老生還能有如此“絕活兒”,臺下一下子就炸了窩。馬連良這一招因地制宜的即興發揮,正應了葉師先前的話,確實管用。若在北京可不敢輕易發揮,觀眾不但不認,還可能落下“灑狗血”(戲班行話,臺上賣弄技巧)之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獨樹一幟(3)
此後,馬連良貼演了不少譚派劇目,如《盜宗卷》、《失空斬》、《天雷報》、《打魚殺家》等。貼一出,滿一出,續演一期之後,又續一期,“亦舞臺”方面多次挽留。馬連良首次上海之行可謂大獲成功,滿載而歸。
上海大紅之後,馬連良回到北京就身價倍增了。各大班社都爭相邀請,從此步入名角兒行列。先與尚小云組“共和班”,年內又與梅蘭芳初次合作,在天津堂會上演《游龍戲鳳》。在當時“三大賢”領軍京劇界的時代,梅蘭芳多與餘叔巖合演此劇,此次與馬連良合作,多有提攜之意,馬連良對此事總是念念不忘。年底,紫禁城內為溥儀大婚安排了三天堂會,馬連良演《借趙雲》。當時能入宮演出是件很體面的事,雖然清帝已遜位,但入宮演戲仍好像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開一場音樂會一樣,對參演者在梨園中的地位是一個極大的肯定,不亞於當年的“內廷供奉”。
隨著包銀的激增,馬連良首先想到要改善環境,孝敬父母,讓他們過上舒心的日子。馬家從阜成門外檀家道搬出後,曾住過崇文門外南深溝、草廠下六條、大耳衚衕等地。購買一處稱心的房產,是他多年一直的心願。父子二人到處看房,父親馬西園也為兒子高興,心想要是能夠住上一所像樣的四合院,這在以前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經友人介紹,父子二人來到崇文門外木廠衚衕附近的翟家口豆腐巷的一所大宅院。院落坐北朝南,正房五間,南房四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入二道門後有抄手遊廊,樑上彩繪,院內有花草樹木、天棚、魚缸。該院左側為西跨院後接中院及後院,後院通巾帽衚衕,共30餘間房,是個相當氣派的宅第。父子二人都較滿意,賣家說可先買前院,如手中寬裕,可再購中、後兩院及西跨院。出門後,馬西園突然問了一句“這院門牌是幾號?”“豆腐巷七號。”馬連良答道。“就是它了!”馬西園一錘定音。原來馬西園近日偶得一夢,夢中見到一所房子非常滿意,門牌號就是“七號”,他認為夢中有吉兆,便決定買下了這所翟家口豆腐巷7號的宅子的前院。後來人言“豆腐巷裡出好戲”,就指這裡。
搬到新家之後,馬連良真正成為了馬家的頂樑柱。1923年,上海“亦舞臺”又來人了。有了上次在上海的“紅底子”,“亦舞臺”方面早早地跑在別人前面進京,把馬連良約走了。在滬期間,馬連良觀摩了不少“海派京戲”,從而眼界大開,對戲劇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入。
在外演出期間,一日接到家中電報,告知“喜得貴子”,馬連良大喜,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