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姓杜的清朝遺老因犯案走投無路,受到曾任四川省府秘書長的楊白鹿接濟,在楊家一住便是幾年。

為報恩,臨別前,杜姓遺老將多年來隨身攜帶的一個檀木匣轉贈與楊白鹿,並說匣內所藏乃是張獻忠埋銀的藏寶圖,

此圖由當時參與張獻忠埋銀的一名石匠偷偷繪製。據說張獻忠撤離成都時,由水路起程,船少人多,大量金銀財寶無法攜帶,

便在瑩華寺(望江樓對岸)上船時,下令把金銀集中起來,在石佛寺側面挖了一個大坑埋藏,為了防止洩漏秘密,

張獻忠命人將經手埋金藏銀之人全部活埋。有個石匠漏逃出來,把埋藏金銀的地點和情況畫在紙上,傳給了他的孫子。

後來幾經輾轉,這張藏寶圖落到這杜姓遺老父親手中。他心知關係重大,便裝在檀木匣子內好生珍藏。

杜姓遺老雖知道此乃是無價之寶,可自己無法挖掘,又不敢獻給官府,只好贈給楊白鹿。

杜姓遺老希望楊白鹿挖掘到這筆寶藏後能“善為運用”。此後多年,楊白鹿一直珍藏木匣,從未向任何人透露。

1937年冬,楊白鹿將此事告訴了當過師長的好友馬崑山,兩人一拍即合,認為此事大有可為,

於是四處奔走,成立了錦江淘金公司,專事打撈寶藏。他們按照原圖紙方位丈量、細密探索,

推斷出埋藏金銀的地點就在成都望江樓下游對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交叉點左側的江邊。

於是,趁著1938年冬河水較小的良機,錦江淘金公司組織開挖,卻沒有任何收穫。他們不死心,1939年冬又繼續挖掘。

上百人前前後後忙活了十個多月,竟真挖出一個大石牛和一隻大石鼓!

“石牛”、“石鼓”都出來了,依照那首廣為流傳的歌謠,能買下成都府的“萬萬五”黃金白銀還遠嗎?

楊白鹿等人趕緊買來金屬探測儀,不久後的一天,金屬探測儀發出了嗡嗡的響聲。

“找到了!”

訊息迅速傳遍川蜀大地,挖寶事件被傳得神乎其神,但歷史又一次和人們開了玩笑,工人們費盡心力,卻只挖出3大籮筐銅錢。

且再把視線移回三百多年前——公元1691年冬,時值清康熙三十年。

南京牛首山幽棲寺,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和尚正和一位四十來歲的壯年道士下棋。

一局猶自難分難解之際,老和尚手裡的一枚白子“嘣”的一聲碎裂成兩半。

老和尚掐指一算,良久嘆道:“‘子’拆兩半便是‘一了’,又是白子,拆下來便是‘百了’,唉,一了百了,廖道長,和尚我命不久矣!”

“髡殘大師鬚眉童顏,精氣正旺,何出此言?”廖道長面有驚詫。

這位老和尚,便是明末清初和石濤、朱耷、弘仁等巨匠齊名的“四僧”之一的畫家——髡殘(1612…1692)。

“實不相瞞,和尚我出家之前,姓劉,老衲三十來歲時,參加了南明何騰蛟反清大舉,何部後來與西南王孫可望聯兵共舉,

“加之老衲靠著書畫也薄有一些名聲,清廷對老衲屢屢招降,欲以侯爵封賞,不從,遂成滿清通緝要犯,

“老衲出家之後隱姓埋名,避居古剎,也總算平安躲過了清廷鷹犬追緝,悻悻然一晃五十年,可道長有所不知,

“清廷鷹犬以及多方人馬對老衲的追捕從未停止!”髡殘和尚說到這裡,驀然一誦佛號,“阿彌陀佛!”

廖道長亦是掐指一算道:“貧道跟大師交遊已久,對大師這些過往早已熟知,大師已經避得了五十年的‘天命之年’,

“在命術中,這便算得脫胎換骨,再世為人,清廷是早已失去了對大師你的命數之脅迫了,無妨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