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可是從宋哲武的氣度上,李文田可以認定,這個中將就是宋哲武。
宋哲武打量了一下神情冷漠的李文田,一指對面的座位說:“李旅長請坐。”
李文田也不客氣,沒有做聲,就徑直坐到宋哲武的對面。
李文田的態度並沒有讓宋哲武感到不快,宋哲武笑著說:“李旅長,初次見面,我們互相介紹一下。我就是第四路軍總指揮宋哲武,一九一九
年1進入保定軍校。當然,我不是向李旅長那樣是按規定要求,堂堂正正地入校學習。我是先父花錢託人把我送進學校插班的,本來先父還
想著畢業前再花些錢把我正式補上名字,混個出身。可是二零年夏直戰爭爆,軍前敵總指揮曲同豐(原軍校校長)在松林店被俘,
軍十五師向直軍投降。當時正值放暑假,軍校作為臨時收容營房。因十五師已欠軍餉數月,引起下級軍官的不滿,生兵變,將軍校洗劫一
空,並放火燒房,軍校只好停辦。沒有辦法,先父只好又把我送到德國德累斯頓步兵學校學習軍事。算起來,李旅長還是我的學長呢。”
見李文田還是默不作聲,宋哲武微微一笑說:“既然李旅長不願意講,我就替你說吧。”
宋哲武看著李文田,慢慢地說道:“李文田,字燦軒,一四年生於河南省浚縣。李氏本是浚縣望族,但自幼喪父,在大家庭中生活困難,十分不易,母親無奈帶著李旅長投靠舅舅,由舅舅供養讀書。高中畢業後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入第六期步兵科。一九一九年九月結業後,到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任見習軍官,先後參加了一九二零年的直戰爭,一九二二年的第一次直奉戰爭,一九二四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和“北京政變”。馮玉祥控制京津時,升任團長。二五年參加了南口大戰及抗擊直奉聯軍戰鬥。二六年參加了馮玉祥的五原誓師。二七年參加了二次北伐。二九年任西北軍二十師第六十旅旅長。夫人榮智乘九年出生。就讀於天津的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在北京香山慈幼院教書。曾因其表兄的原因,參與散傳單等進步活動被捕入獄,後被保釋。”
說道這裡,宋哲武心裡不由又想起了李
死因。
南京解放後,李文田的老戰友、老部下何基、過家芳任南京警備區正副司令。隨後上海也進入戰爭狀態,時任上海警備司令的湯恩伯三次派
人給李文田送來飛機票,請他去臺灣。李文田回答:“我和沒打過仗,沒冤沒仇的,我跑什麼?”他三次拒絕了送來的飛機票一心安
排二女兒考取復旦大學望孩子們畢業有工作,他就可以安心養老了。
上海解放後,李文田的老戰友張克俠、孟紹(曾任五十九軍副軍長,李文田相處多年的親密戰友)因起義有功,已分別擔任了上海淞滬警備
區參謀長和副長。張克俠幾次打電話來和李文田敘述起義經過紹兩次到達李文田的寓所,並帶來陳毅市長的話:“希望李文田能出
來學習以瞭解的項政策,工作不工作都沒關係。將來再說。”他準備去報名華東革命大學,打電話和孟紹商量,孟告訴他還是去
軍政大學好,裡熟人多。李文田此時才現自己除了舊軍裝,只有幾件長袍總不能穿著長袍去上軍政大學吧!
此時,其夫人榮智乘正天津看望病重的母親李文田要等她回來做件適合的衣服。有一天在天已擦黑的時候,來了兩個農民打扮的老鄉問
:“這李文田家嗎?出來說句話。”李文田走出家門後就隨他們去了,從此再沒有回來。
兩天後榮智乘由天津回到上海告訴她李文田已走兩天了。榮智乘急召回已出嫁的大女兒和上大學的二女兒,他們分頭去找張克俠和孟紹
,兩人都說在有關部門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