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菜在雷曉飛前世時的口碑很好,也很有特色,相信如果在這裡推出的話,一定會引起不小的轟動。只是這兩道菜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雷曉飛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於是,他就決定先試做,並讓人試嘗過後,待有把握了,才教給林採微,推出到酒樓去。
“香芋扣肉”是用切成件的芋頭,每兩塊夾著一塊特製好的“五花肉”,用一隻大碗盛裝蒸熟後,倒扣在碟上保持一個碗形上菜的,這道菜無論色、香、味、形都屬上乘,是一道名符其實、歷史悠久的廣東名菜。
因這首菜加工耗時、費工夫,所以,就是在雷曉飛的前世,也很難嚐到這道正宗的廣東名菜。後來,有偷懶者,用燒豬代替了“五花肉”,做出了冒牌的“香芋扣肉”。雖然這樣做出的冒牌菜,味道差不多,但口感就差多了。
“香芋墊鵝”則是用切成大件的芋頭放入鍋裡,然後把整隻剖好的光鵝醃製好後放在芋頭的上面,慢火把鵝和芋頭燜至焾,這道菜就算做成了。這道菜的特點是味道特別,鵝吸收了芋頭的香氣,而芋頭卻吸取了鵝的肉汁和肥膩,雙方互補之下,形成了兩種口感一流的食品。
雷曉飛做這兩道菜時,並沒有到酒樓或食檔的廚房裡去做,也沒有到小吃店和食品加工場去做。他只是從加工場拿來了兩個煤爐,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去做。他之所以這樣做,不是怕做不成而丟羞,只是不想影響到這幾處的正常運作。
因為兩道菜都是耗時之物,如果安排不好,一天下來可能還不能完成。雷曉飛考慮了一番才開始動手,他先收拾的是“香芋墊鵝”中的鵝。放血,泡熱水,去毛,挖內臟,單是剖鵝已費了雷曉飛一個小時,剖好鵝後,他用適量油、鹽、料酒、糖、醬油和麵豉醬把鵝醃好待用,然後轉頭加工芋頭和扣肉。
芋頭好辦,只是去皮切件就行。扣肉卻需要很長時間來製作。
雷曉飛先把“五花肉”放入加了姜蔥和香料的水中滾至五成焾,然後撈起用醬油、南乳醃上著色,並在豬皮上用特製的竹釘板打扎出無數的小孔。
本來扎孔是用鋼刷的,但那年代哪有鋼刷,雷曉飛只好特製了個竹釘刷將就代替。
做好這些工夫後,雷曉飛把半鍋油燒到大滾,再放“五花肉”到油裡炸,一直炸到肉色呈大紅為止。撈起肉後,雷曉飛又就著油鍋,把切件的芋頭放入鍋中炸至金黃色撈起。這時,兩道菜的前期工作才算完成,已足足花了雷曉飛半天的時間。
吃過午飯,睡過午覺,雷曉飛繼續做這兩道菜。他把扣肉和芋頭排好在兩隻大碗裡,澆上調好的醬汁,下鍋隔水蒸起來。而另一個鍋裡,他把切件的芋頭放入鍋中,加入水和調味料,然後在已醃了幾個小時的鵝肚子裡,塞入蔥、蒜和清理好的鵝肉髒,才把鵝放在芋頭上燜起來。
菜下鍋後,雷曉飛就有空了,他只需要注意火候就行。閒下來的雷曉飛,開動腦筋想起了新菜式來。雷曉飛先從鵝聯想起,他前世時,因家鄉是鵝的產地,所以吃鵝的花樣不少,除了“香芋墊鵝”外,出名的有“燒鵝”、“五味鵝”、“狗仔鵝”。
燒鵝要用專用的爐子來燒,這已經在雷曉飛的計劃之內,他準備做個這樣的爐子,來加工燒鵝、燒豬和燒鴨,但爐子建好之前,這些菜還是空想。“五味鵝”其實是滷製品,雷曉飛前世的家鄉人,在滷鵝的過程中,加入了酸梅醬,讓鵝減少肥膩,而且吃來口感更佳;“狗仔鵝”則是燜菜,用精選的幾種藥材、香料,像燜狗仔一樣燜鵝,這就是“狗仔鵝”的名字來歷和做法。後兩樣菜都是現在的條件下可以做的,雷曉飛邊想邊用隨身攜帶的紙筆把想到的菜記下。
聯想完鵝,雷曉飛又從芋頭中聯想到李村的花生,花生也可以做不少菜,如“五花肉燜花生”、“泥鰍花生”、“花生炒蜆”等等。而且花生還可以做不少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