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雷曉飛瞧見他那洋洋得意的滿足笑臉,不知怎麼,腦子竟是出現“老頑童”這個綽號。

鄰里街坊和雷曉飛交往後,也漸漸喜歡上了這位有禮、和氣和肯幹的年輕人。雷曉飛每到一家,都會爭著幫人做事,因為他前世喜歡動手的習慣,讓他什麼都做會一點,所以他無論在哪家幹起活來都得心應手。他不但幫手幹活,還提了不少合理的建議,讓得益的街坊更加喜歡他。比如他給張鐵匠提建議,改善了鉗鐵的鉗具,使張鐵匠打鐵時功效和安全性都有所提高,張鐵匠逢人就贊雷曉飛;又比如他幫王木匠搞了個鑽圓孔的工具,用現代的話來說是填補了當時木工的一項技術空白,讓王木匠高興得如獲至寶。

與雷曉飛交往最多的是胡醫師。胡醫師那曾經的身份、閱歷,決定了他那超群的眼光,他被雷叔叫去醫治雷曉飛的那次,已經發現雷曉飛的獨特,再看到雷曉飛這個月來的行為和街坊的對他的喜愛,就確定雷曉飛非池中之物,一定有出頭的日子。加上張鐵匠的兒子張天牛受傷的那件事之後,他與雷曉飛交往下來,就越來越發覺雷曉飛的不平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這個看法。

張鐵匠的兒子叫張天牛,張天牛可以說是雷曉飛溶入當代的一個重要牽線人。

張天牛,剛過十歲生日,長得虎頭虎腦,身體十分壯實。張天牛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病逝了,而張鐵匠又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粗人,不會教管兒子,只信“棍棒出孝子”的古訓,對張天牛不是罵就是打,以致張天牛在家中沒人關愛,變得特野特頑劣,脾氣也越來越犟,專幹一些惡作劇的事,不得人喜歡。加上父親又沒錢供他去上學,在這地方也沒有和他一樣大的孩子跟他玩,他就越來越孤僻,對所有的大人都抱著敵視的態度。

雷曉飛看到張天牛和自己前世的女兒年歲相近,就對他有種特殊的感情,平日看到他吃不飽就給他做面吃,看到他被父親打就去勸或拉他走。幾次下來,張天牛感覺到了雷曉飛真的待他好,就成了雷曉飛的“跟屁蟲”。做了一段時間的“跟屁蟲”後,他對雷曉飛更是心服口服,這位大哥哥不但對他好,和藹可親,還教會了他很多好玩的東西,比如雷曉飛教他用篾編成一個有倒剌的籠子捉黃鱔,只要傍晚把籠子籠口逆著水流放在水泉裡,明早提起籠子,裡面一定會有鑽到籠子裡出不來的黃鱔;又比如雷曉飛做的小弓箭,他用來射殺了不少山雞和鳥。雷曉飛還教會了他設陷阱、用繩套等捕獵手段。

張天牛每次都把自己的收穫全交給雷曉飛,雷曉飛見到他家裡窮,就要他帶回家中吃,或去墟里賣了幫補家用,但張天牛死活不肯,一定要給雷曉飛吃,雷曉飛沒辦法,就把這些收穫做成菜,每次都先讓張天牛吃個飽,剩下的再讓他拿回家給他父親吃。如果獵物確實多了,能養的就養,不能養的做成菜後,再讓張天牛去每家派一些。就如那次張天牛射殺了一隻不小的野山羊,雷曉飛就羊頭羊蹄羊尾巴燉湯,羊肉羊骨則醃起來,讓張天牛拿回家中,羊角讓張天牛送給胡醫師入藥。羊湯燉好後,雷曉飛又讓張天牛每戶按人頭一人派送一碗燉羊湯。

張天牛跟著雷曉飛後興趣轉移了,把工夫用到捕獵上,再也不幹那些惡作劇的事,自然讓人們對他改觀,加上雷曉飛隔三岔五地讓他去給鄰里送吃的,人們逐漸就接受他喜歡他,同時,也對改變這個頑劣孩童、頻贈眾人食品的雷曉飛另眼相看,與他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古時的人淳樸,都會投桃報李,大家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也回送給張天牛。讓張天牛長到這麼大,到今才真正體驗到了人間的溫暖,他固執地認為這一切都是雷曉飛給他的,所以就更死心塌地的跟著雷曉飛。

張天牛的變好,最高興的當然是張鐵匠。張鐵匠家是這裡最窮的一家,因為那時候家用的鐵器少得可憐,他基本上沒有什麼工可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