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道:“大家不要小看這慢跑,它的作用可大著呢。每天堅持這個量慢跑,一可以保持身體、精神時刻在最佳狀態;二可以訓練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為靈活運用招式提供基礎;三是可以當作練武前的熱身。”

眾人聽了雷曉飛之言後,紛紛點頭。

晨煉完後,一行人就來到金長老昨日準備好的演武廳中,開始了武林大會前的準備訓練。

進入了演武廳後,金長老與謝舵主,李傑與李豪,循例對練起本門的功夫來。剩下雷曉飛和文武兩個單獨的人也剛好是一對,但文武見雷曉飛沒有對練的意思,就獨自打起拳來。

雷曉飛因為要思索一些東西,所以他沒有下場練,只是在演武廳的一個角落就地坐下,獨自尋思起來。

自從在入巴蜀的途中,太極玄功突破了第三層後,自己就感覺到自身的功夫有了質的提升,這個提升,並不是說他的功夫一下子厲害了,而是在一個層面上的提升。就如一個蓄水池,容積得到了擴大,而且入水的渠道也得到了擴寬,讓他隨時隨地能更快、更多地接受新的注入。

當然,這個變化,只有雷曉飛自己最是清楚,旁人最多隻是看到了他多出一絲神韻,一絲類似“腹有詩書氣自華”般的神韻。

雷曉飛現在的太極玄功正以每日看得到的速度在提高,太極真氣的增強,也讓他的陰力越來越大,身手越來越靈活,特別是在陰性的功夫運用中,雷曉飛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得心應手,對敵效果也越來越有成效。

這樣的進步,可能已是平常練武人,費十年八載也未必到達的境界,但雷曉飛並未滿足。他現在所想的是如何加強自己身負的唯一的陽性功夫——降龍十八掌。

雷曉飛身負的兩種內功中,一是陰性的太極玄功,一是剛性的降龍十八掌。隨著太極玄功的提升,他在對“太極拳”、“打狗棒法”等陰性功夫的運用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他身負的另一種功夫——截拳,則是純以招式靈活運用取勝的功夫,任何的內功就可以支援,所以這一門功夫也得到了提升。唯一沒有寸進的是屬於剛性的降龍十八掌,這套功夫在陰性內功進步的抑制下,一直在原地踏步。

雷曉飛身負的功夫中,只有降龍十八掌是主動攻擊的功夫,“太極拳”、“打狗棒法”是以防守為主的功夫,而截拳也是一種防守反擊的功夫。雷曉飛考慮到,在武林大會上比武時,如果碰到了一個與自己一樣身負防守型的被動功夫的人,那兩人不是打個老半天也沒有結果?為了避免遇到這樣的情景,雷曉飛迫切地思索著如何提升自己的攻擊的功夫。

降龍十八掌中,全部的招式都是進攻招式,也正因為它這種一往無前的氣勢,才成就了他那天下第一掌的威名。降龍十八掌這樣剛猛的功夫,需要有足夠的內力輔佐,才能發揮其效力。

雷曉飛自詡自身的功力有限,可不敢把所有的籌碼壓在這上面,否則,如果出現了像洪欣與他比劃時,那後力不繼的現象,那就與自殺無異。他想的是看能否像金庸金大俠筆下的“老頑童”周伯通一樣,一心兩用,把兩種截然不同的功夫,分用左右手使出。

一心兩用,古人曾斷言那是不可能的事,不是曾有古話說過:一手劃圓,一手劃方,圓不像圓,方不像方?但雷曉飛前世時,卻見過許多一心兩用的例子,如有人分用兩手寫上下聯,有人一人對弈多人,這些都是一心兩用的例子。

雷曉飛並不認為,一個人可以長期地一心兩用。他總結自己所見過的那些一心兩用的例子,得到的結論是,這些能人,在要做的兩件事中,花費了一番苦功,把這兩件事練到熟之不能再熟,當兩件事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時,才有此效果。就他見到的例子說,假如換一副對聯,那左右開弓的人,還能不能照樣寫出來?而一人對弈多人的人,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