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恐懼和憂?p》
恰p磯嘀卮笫錄�1�7�1�7詒局噬隙際腔嗜ㄓ牒狼康畝氛�1�7k鍶ㄊ欽獬《氛�1�7氖浼遙�1�7詈蟛壞貌話崖酪繼c隼吹碧e死鬼,從而緩和了雙方的矛盾,這也是孫權的悲劇。激進的手法導致了吳國人才的損失,更嚴重的是人心離失,後來晉國攻打吳國時,世家大族們都巴不得趕快投降了。
三國的君主,採用了不同的方式來對待豪強地主,但都沒能搞好皇權與豪強的矛盾。
晉國司馬氏吸取了歷史教訓,便將親族派往各地。妄圖用以牽制眾豪強,結果問題非但沒有得到緩解,親族們倒是和地方勢力勾結起來了。於是有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之後便有了“五胡亂華。”
這種奇特的君臣關係困擾著整個魏晉南北朝,三國滅亡後。這類情況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愈演愈烈,到了南北朝時期,對官員的出身之要求簡直苛刻到了極點,很多治國之才、善戰之將,只因不是名門望族的後代,就終身難以得到提拔的機會,比如南梁名將陳慶之就是如此。直到隋唐時代建立了科舉制度,這種現象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這也是隋唐之所以是劃時代的偉大王朝的原因之一。
呂布凝視著陸遜,人們都人云亦云地說陸遜被孫權氣死,說孫權昏庸,卻不知道陸遜若是甘願放棄自己家族的一些權力,孫權何至於如此忌憚他。為了一家的利益而不顧君主的利益,這樣的權臣怕是那個君主都無法忍受的。
陸遜是有才能的,但他更有私心,之所以被寫得那麼好,那是因為那個時代寫史的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的。那些世家出身的史官把桓帝、靈帝寫得昏庸無比。實際上桓帝、靈帝在位的時候,那些世家大族都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靈帝一死,汝南袁家野心勃勃,試圖篡漢自立,若不是被董卓攪和了,恐怕司馬代曹的案例會提前上演。
所以呂布現在就要給陸遜洗腦,要嚴厲地告訴陸遜,你們這種以一家之私而致天下萬民不顧的無恥行徑,是不好的,是不對的,你千萬不要走上錯誤的道路,以至於到了以後我要剷除你們陸家!…;
至於如何對付世家,呂布根據諸葛亮的提法,想到一個比較靠譜的方向是,把現有的世家分成三類,良善世家、中立世家、邪惡世家,扶持良善世家,拉攏中立世家,共同孤立並對付邪惡世家,同時把忠於自己的寒門庶族扶持成良善世家。
良善世家,指的是願意跟隨自己、民憤不大、勢力亦不足以威脅到皇權的世家,良善世家這三點要求是缺一不可,所以能上良善世家名單的還佔不到大漢數千個世家裡面的十分之一而已。
中立世家,指的是民憤不大、勢力亦不足以威脅皇權但就是跟中央軍保持距離既不親近亦不敵對的世家,這類的世家大概也只有十分之二而已。
邪惡世家呢,指的是跟中央軍敵對、民憤極大、勢力足以威脅皇權的世家,邪惡世家這三點是佔著一條都算得上是邪惡世家,如汝南袁家、下邳陳家、弘農楊家都是,雖然這些世家都要清除掉,但呂布現在也不會跟他們全面開戰,拉攏最多數人打擊最少數人是屢試不爽的法寶。
對這些世家的分類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像滎陽鄭家在此之前,因為鄭泰跟呂布組成了聯合政權,鄭家勉強算是良善世家,可一旦鄭泰叛亂,鄭家瞬間化為了邪惡世家,鄭泰完蛋後鄭渾上位,鄭家又變成了良善世家,對鉅鹿田家等原本的良善世家來說,他們家族龐大,裡面有些子弟不經家主同意,私自帶家兵跟隨鄭泰等人叛亂,這種害群之馬不清除的話,鉅鹿田家跟呂布的合作關係只能暫時停止。
當然,世家之所以在東漢時期氾濫成災,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文化教育大都掌握在世家手裡,世家進而掌握了仕途,知道了世家的根基在何處,那麼對付世家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