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不同框的。

而且青春片,幾位主角的戲份比重非常大。

不算是群像戲。

所以導演的安排是, 先把幾位配角的戲拍的差不多了。

最後再讓主演進組。

這樣日程安排起來就會方便一些。

也不至於浪費資源和人手。

讓主演們多鑽研一下劇本也好。

說到劇本, 其實改劇本的編劇,並不止安寧一個。

也許後期會只有一個跟組編劇。

但是前期準備的時候, 是在一位編劇老師的帶領下,三四個人一起討論決定的。

在這個過程中。

大家又都是搞文字工作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思考,幾乎可以說是唇槍舌戰,你來我往。

每一天都有爭執不下的點。

有時候還能直接吵起來。

安寧跟著他們學習了很多。

她以前只是一個寫小說的小女生。

不需要要像寫劇本一樣考慮那麼多,背景自然是怎麼高階怎麼來。

臺詞也是, 只要文字版的看上去不彆扭, 越文藝越好。

但是一本小說要被改編成影視版劇本之後。

要考慮的就完全不是這些了。

首先劇本的排版重點和小說是完全不一樣的。

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

還有就是, 拍成影視之後。

很多需要避諱的得避諱。

刪減的得刪減。

當文字變成畫面,有些地方就顯得冗長和多餘。

而且配角的戲份也需要增加。

一個人幹這些事還好說, 比較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來進行。

但是參與了一個編劇團隊之後, 就必須要集思廣益,參考大家所有人的意見。

所以每天都充滿了不同思想的匯雜, 腦子無時無刻都在運轉。

不過,比起前面的選角工作,安寧反而更加喜歡這個。

選演員不是她擅長的,她只是按照自己對自己筆下人物的想像,儘可能地去選擇符合的形象。

沒過多久,看著反覆演繹的同一片段,就覺得困難又無聊。

但是改編劇本不一樣。

這是她擅長的事情,她投入到這項工作的時候,每一時刻都有新的想法湧現。

她以前其實是一個不是很偏向主動發言的人。

每次小組討論的時候,都是靜靜地待在一邊,聽從大家的意見。

但是這幾天,被唇槍舌戰的幾位編劇帶著,自己也開始主動發表起意見來。

從最初半天插上一句,到現在有了想法就會舉手積極地表達出來。

整個人在討論的時候變得異常活潑。

倒是編劇老師們對這位新人感到無奈又好笑。

這姑娘想法很好,而且很多時候,都會組織好了再發表意見。

就是每次說話,都要情不自禁地舉手,跟小學生似的,讓大家忍俊不禁。

&ldo;安寧,不用舉手,直接說就好了。&rdo;

&ldo;哦。&rdo;

她乖乖點頭。

然後下一次,一著急,又忍不住高高舉起了手

總之,安寧覺得這次的編劇工作很有意思。

連續好幾天回來,眼眸都是亮晶晶的。

連飯都多吃了半碗。

任修維看著她眉眼彎彎的樣子,耳朵邊全是她嘰嘰喳喳講述今天各種經歷的聲音。

又軟又興奮。

她不知道的是,其實一開始邀請她來當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