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唱本》等等。《啼笑因緣彈詞》則有四種:一為姚民哀作,二為戚飯牛作,三為陸澹安作,四為姚蔭梅作。這麼多的續作,夠得上是眼花繚亂,令人目不暇接了。父親對此抱無所謂態度,自己已經寫完了,別人願意怎麼寫就隨別人怎麼寫吧。但是書商看見自己的生意被別人搶了,自然眼熱,纏得父親更緊。雖然那些形形色色的“啼笑因緣”,與原作無關。但是那些作者,連黃河都沒去過,寫出來的北京生活,自然牛頭不對馬嘴,笑話百出。而那些“反啼笑”,把意思來個大翻個,也使人不快,加之書商的軟纏硬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於愛國熱情。“九一八”事變激起了父親極大的義憤,於是他就又做了《啼笑因緣續集》,讓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投身到抗日洪流中。這雖然是用心良苦的另起爐灶,但是對全書的結構和藝術性來說,還是不必續的。父親多次對我們說,《啼笑因緣》是不應該續的,要想寫抗日,可以另寫一部小說。所以1954年再版《啼笑因緣》的時候,父親就不同意出續集了。

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4)

在《啼笑因緣》掀起的旋風與狂熱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有趣現象。不管是捧的還是罵的,似乎都看過《啼笑因緣》,而且一律都肯定父親的文字功力與駕馭語言的能力。還有不管掀起了多麼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也不管捧的、罵的、爭論的多麼激烈,父親從來緘默其口,不作一聲,不只是對《啼笑因緣》,對他所有的批評,都是如此,他認為打筆仗是最無聊的事,批評的對,你就改正,如果是惡意的中傷,你根本無需回答,當事人參加進去,是徒亂是非。父親不說話,他也不允許我們替他說話。他對我們說:“事實勝於雄辯,只要書在就會說話。”最後他會非常超脫而幽默地補充一句:“不管是捧我的,還是罵我的,都是在為我做義務廣告!”我們還說什麼呢?我們服了!正是:“花如解語渾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父親和母親的婚姻

感謝造物者的安排,使我能夠誕生在我的家庭,雖不肖如我,卻有一位才如仙人的父親,一位賢如聖人的母親,有嚴父的督導,慈母的呵護,人生如此,豈不是幸莫大焉!我崇拜父親,熱愛母親。

先母周南先生,原名周淑雲,籍貫雖是雲南,卻生長在北京。由於外公去世得早,外婆帶領3個兒女便住宿在“雲南會館”。“雲南會館”的館址在菜市口附近的珠朝街,那裡便是最濃郁、最典型、最具有北京味氣息和文化的宣南區。在講“老禮兒”的謙謙君子氛圍中長大的母親,自然融進了善良、溫柔、寬容及講究禮儀等美德,在我和她生活過的二十幾年中,我從沒有看見過她厲言疾色地大聲叱呼,偶爾發一次脾氣,也是柔聲細氣的。母親長得很美而且活潑,笑起來會漩起兩個淺淺的酒渦,甜甜的,非常美麗,直至現在,我也常常在夢中看見母親那能化解別人痛苦的笑靨!母親講一口地道標準的北京話,加之她清脆圓潤的嗓音,說起話來不僅甜美輕柔,而且極富韻律和音樂感,聽母親說話,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享受。

母親的性格活潑開朗,慷慨好施,所有和她有過交往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喜歡她,由於她喜歡貓,所以街坊鄰里都暱稱她為“貓二小姐”,可知她的人緣是非常好的。母親生長在北京城南,對北京的吃食自然是情有獨鍾,她喜歡北京的麵食,什麼餃子、包子、炸醬麵等,都很拿手,作餃子拌餡,不用嘗,只須用鼻子聞一下,保證鹹淡適中,堪稱一絕。母親也喜歡北京的小吃,豆汁、麵茶、茶湯、驢打滾、燒羊肉、芝麻燒餅她都喜歡。最喜歡聽京戲,她有一條甜脆圓潤、醇厚寬亮、高低自如的嗓音,不僅音色美,音域也寬,做學生時,就以動聽的歌唱享譽於她就讀的“春明女中”。母親喜歡京戲,父親也喜歡京戲,不過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