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法威力不遜銀階。
唐橫行:雪廠銅階。面寬體橫,兇殘嗜血。擅使一柄長六尺七寸,厚達五分,重九十九斤之橫誅大刀。
唐無忌:雪廠銅階。淫邪惡毒,身法有如鬼魅。擅使無妄釣竿,招式刁鑽詭奇,更勝唐橫行半籌。
唐三葬:雪廠銅階。亦為同胞三兄弟。老大“風光大葬”性格囂張,殺人如麻。行經乖張,惟恐天下不亂。老二“生有所葬”,手底從不殺人,只將敵人活埋取樂。老三“葬無可葬”,殺人不見屍。若不將敵人剁成肉醬絕不肯罷手。
楊昭看罷這份唐生寫下來的資料,再度微微一笑。笑容未去,想起南鄭城中的二十萬軍民,愁容不禁地再上眉梢。他掩卷籠袖,轉身往自己營帳走去。那長長背影被月光拖在地下,看起來盡是蕭索之意。
天青氣朗,風和日麗,看起來,今天是個好日子。這種日子裡,最適宜旅遊。尤其眼下的米倉山恰逢春天。到處生機勃勃,鳥語花香。山中又景色秀美,峽谷通幽,峰叢奇勝,潭池湖盆星羅棋佈,瀑布飛濺如銀河落九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像一幅精心描繪的山水畫般迷人,實使人觀之而忘憂。而山中空氣清新而溼潤,呼吸上一口,便教連日來飽受沙場血腥氣“蹂躪”的肺部也如獲新生。委實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不過,楊昭今日卻並非是來此地尋幽覽勝的。米倉山位於南鄭縣城東北。除去是沔水發源地外,還有濂水河、冷水河、漾水河、西流河、碑壩河、後河、長潭河、焦家河等多條河流。境內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若不仔細勘察過地形便貿然築堤動工,那麼恐怕南鄭城還沒淹到,先把隋廷自己的軍隊先給淹了。
這工作十分重要,不過帶的人倒不需要太多。所以楊昭之外,這支勘察隊就只有七名親兵、兩名精通水利的積年河工,還有一名從當地找來的嚮導等區區十人而已。至於徵集民夫做工程的事,自然有李靖去張羅。卻不必小王爺自己去做這種煩瑣雜務的。
這一行人卯時出發(凌晨五點至七點),攀山越嶺,渡河穿林,沿路上所見何處河道狹窄、哪裡江岸開闊、水量是否充沛,最適宜施工的地點是哪裡等等資料,全部都細心記錄在案。走過幾個時辰,眼看著太陽已經爬上頭頂,堪堪已是午時了(中午十一點至一點)。一行人也就在半山坡上找塊背陰乾爽的地方坐下。親兵們用山間小澗處打來清涼山水,伺候大將軍洗臉。又取出隨行攜帶的乾糧,分發眾人食用。
楊昭單腿盤坐在塊大石頭上,一面啃著麥餅,一面和那嚮導和兩名河工拉拉雜雜地說著家常話。起初時那三人神情語氣都甚是拘謹,但後來卻發現楊昭雖然身份尊貴,說起話來卻沒半分架子,於是逐漸地也變得輕鬆起來,不再句句都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樣子。兩名河工自覺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首次得到如楊昭這般身份的貴人如此尊重,心潮滂湃之下,忍不住便拍著胸脯大包大攬起來,保證定能把交付的差使辦得妥妥帖帖,否則甘受軍法從事云云。那嚮導則自稱無親無故,向來獨居山中打獵為生。對於隋軍要放水淹沒南鄭城一事看來絲毫不放在心上,反而興致勃勃地說起米倉山的各處奇異景色來。他介紹了幾處風景,忽然道:“這米倉山中別的倒也沒什麼,有一處風景卻最為奇特,別處都沒有的。就是天鼓嶺了。”
楊昭點點頭,隨口問道:“哦,這天鼓嶺究竟有什麼奇特?”
那嚮導雙眼一亮,急忙回道:“回將軍。這天鼓嶺就在西南邊,走過兩個山頭也就到了。卻是兩座圓形山嶺,彼此隔著數百丈遙遙相對。山嶺四周崖壁陡峭,山頂處則形狀渾;圓,而且並無樹木,只長了些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