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唯一可以創造的機會;就應在李子雄身上。只是李風雲無法確定李子雄何時逃出東萊會合楊玄感;因此他在書信中也是語焉不詳;也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具體計策;只能讓陳瑞和韓曜見機行事。
結果機會從天而降;陳瑞和韓曜喜出望外;但李子雄是什麼人?他們又是什麼地位?兩者就算“接上頭”了;說上話了;就憑他們也能說服李子雄?兩人一點信心都沒有;硬著頭皮就來了;走一步;看一步;見機行事吧。
李子雄還算客氣;也很給面子;招呼陳瑞和韓曜坐下後;還裝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慈祥模樣聊了幾句家常;接著面色一整;威嚴盡出;直奔主題;“老夫和你們大總管的關係;二位是略有耳聞;還是知之甚詳?”
陳瑞和韓曜四目相對;眼裡不約而同的掠過一絲忐忑;但眼前這個機會千載難逢;無論如何不能錯過。兩人同時點頭;同時露出笑臉;陳瑞率先開口道;“大總管臨行前有過囑託。”
李子雄眉頭微皺;心裡不禁有些急切。
他知道李風雲去豫州之前肯定對留守聯盟的親信面授機宜;而且內容肯定與黎陽有關;這也是他看到楊玄感等人對兵變盲目自信後;斷然決定留守黎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看來既然兵變已經沒什麼成功希望了;當然傾盡全力支援齊王北上邊疆;而齊王能否在北疆有所作為甚至最終問鼎天下;李風雲和他的聯盟不可或缺;這不僅因為李風雲的背後有河北人的支援;還因為真正控制李風雲的是那股站在權力頂端的龐大勢力;齊王一旦贏得了這股勢力的暗中支援;那麼只待時機來臨;問鼎天下易如反掌。
李子雄眼裡的急切之色雖一閃而逝;但恰好被韓曜敏銳捕捉;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向陳瑞做出了明確暗示;“大總管推測明公會在兵變前後與越公會合。”
陳瑞心領神會;當即說道;“大總管曾說;明公若去東都;必然會與越公發生激烈衝突。”
“大總管說;齊王一來;以明公與齊王之關係;越公不但不會信任明公;甚至在危急時刻與明公反目成仇;對明公做出不利之事。”韓曜緊隨陳瑞之後做出補充。
對李風雲的這一預測;李子雄深信不疑。之前在齊郡的時候;李風雲就警告過他;甚至勸阻他不要返回東萊;但李子雄過於自信;對兵變亦是抱有很大期待;結果李風雲的警告變成了現實;他差點就葬身東萊。如今陳瑞和韓曜一唱一和;一方面向他證明李風雲信任他們;知無不言;一方面則是代表李風雲勸阻他遠離楊玄感;說白了還是那句話;李風雲自始至終就不看好這場兵變。
李子雄稍稍思量了一番;對李風雲在中原的佈局大概有了個推斷。李風雲的重點不在東都;而在黎陽倉;這一點早在齊郡的時候李風雲就曾暗示過;但拿下黎陽倉;與搬空黎陽倉完全是兩回事;李風雲必須以惡化東都局勢來吸引各路平叛大軍;拖住平叛大軍;從而給聯盟大軍洗劫黎陽倉和成功逃脫衛府軍的圍追堵截贏得足夠時間;只是如此一來;李子雄藉助聯盟力量堅守黎陽的謀劃就不太容易實現了。李風雲肯定不願讓聯盟過早暴露真實目的。聯盟洗劫黎陽倉的目的暴露得越早;北上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畢竟聯盟的實力有限;一旦成為聖主和衛府軍的必殺目標;聯盟不要說北上了;恐怕連生存的機會都非常渺茫。
“你們的大總管希望老夫留在黎陽?”李子雄試探著問道。
陳瑞和韓曜暗自驚喜;但不露形色;一個神情嚴肅;一言不發;一個若有所思;遲疑了半天才緩緩說道;“明公留在黎陽;掌控全域性;運籌帷幄;對齊王有利;對我們聯盟亦是有利。”
李子雄聽出弦外之音了;“若齊王從齊魯殺來;你們是否渡河北上?”
陳瑞和韓曜同時點頭。齊王來了;當然要渡河;難道還要留在河南與齊王打個兩敗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