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這個世界,沒有人比林海豐他們知道的更多。沒有任何一個漢人還會知道,倘若沒有他們的安王、寧王殿下,漢人們還將要遭受多大的屈辱和塗炭。他們絕不會知道“火燒圓明園”,絕不會知道“辛亥革命”,絕不會知道“南昌起義”和“秋收暴動”。也不會知道某個也自稱是“偉人”的人,那個深懂孔孟,又崇拜耶穌上帝的“偉人”,會面對那群真正直起腰桿子來的同胞們,叫喊的那一句名言,“寧肯錯殺三千,也絕不放跑一個”。他們自然也更不會想到,就是在這個所謂“偉人”領導之下的軍隊,會幾十萬、上百萬的,一夜之間就成為倭寇進佔中國的急先鋒,變成第……個吳三桂。

他們更不會想到,是不是會有那麼一天,他們的這個族群不過就是一個虛無的符號,除了暫時還改變不了的語言(當然也是變種的語言)之外,再沒有什麼一點兒能體現他們這個族群的東西。

只有林海豐他們最清楚。當全國進入真正和平以後,之所以還有膽敢胡作非為的人,之所以還有那麼多恬不知恥的人,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從前殺的太少,是婦人之仁給自己留下的禍患。因此,成百的漢奸被紅色天朝塑成了雙手捧著辮子,面目醜陋的鐵跪像,永遠要跪在他們祖師爺的面前,去哭泣。因此,包括胡林翼在內的一個個大小漢奸的家族,也就要被“莫名其妙”地滅了門。

林海豐在紅色天朝最高層一直揚言,統一戰線就是胡蘿蔔,這個胡蘿蔔個大,比女真人的大得多,也好吃的多。可你要不想吃,簡單的很,紅色天朝藏在背後的大棒更狠,是用鋼鐵做的,掄起來就決不手軟,就沒有你的回頭路。

正因為這樣,濟南城的官員們才都清清楚楚,只要濟南不投降,最後的結局,一定是成百上千的濟南官員被抄家滅族。仔細算算,濟南城內的官員中,九成以上的人,老家早都已經成了紅色天朝控制的區域,跑得了和尚,你還跑得了廟?

問問每一個人,不怕嗎?不怕才怪。

別說,林子大了,可就是什麼鳥兒都有。在濟南城裡,偏偏就有一些不信邪的,曹克忠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角色。

當匡源找到他商議濟南最終去向的時候,匡源自己還沒說話呢,曹克忠竟然出乎意料地、斬釘截鐵地表示,只要紅軍方面派個能在山東說了算的人進城來,給大家一個臺階下,那就堅決獻城投降。曹克忠的說法,倒是順了匡源私下的意思。

………【第二三四章陳玉成原地不動,像尊雕像】………

在此之前,匡源雖然有投降的念頭,並不是他自己有多怕死。一般的文人都喜歡講“氣節”,諸如國家(不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類,都能說的頭頭是道,就是怕死總也會裝個樣子。不像武將,到時候腳下抹油跑得快。他更多的是害怕膠州的家族真被牽連,那裡可有他一門遠近大小上千口。不過,好歹他也在軍機大臣的座椅上坐過一陣子,如果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捧著大印出去了,那也太掉價了,以後還怎麼混?

所以,他才回信城外的圍城紅軍,提出了他的要求。他得討個面子,最好還能順便討個說法。

哪知道,曹克忠私下的做法,卻是更出乎匡源的意料了。

曹克忠是個把自己堅決捆綁在大清朝戰車上的人,他不怕被抄家,因為聖人教過他,他老母打小也教育過他,無國哪有家?所以,在忠孝不能兩全之際,他要學習嶽武穆,精忠報國。

陳玉成、曾國藩寫給匡源的信,他都從頭到尾看過了。對那些東西,他一概嗤之以鼻。什麼殖民者?什麼侵略?簡直就是一派胡言!這塊地是中國的地,天是中國的天,誰當皇帝那是人家有本事人的事情,你管他是誰?只要是在這塊土地上做了皇帝的,就都是中國人。而你們這些犯上作亂的窮兇極惡之徒,禍國殃民的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