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十一年。

皇后順利誕下八皇子,皇上滿心歡喜,為其取名君暉煜。

崇武十三年,在大皇子入朝參政三年之後,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經過太師嚴格的考核,終於正式入朝。

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入朝後,君澤辰秉持著一視同仁的態度,分別讓他們在六部之中自行選擇感興趣的部門。

自此,幾位皇子開始在朝堂之上針鋒相對。

他們個個都展現出非凡的才能,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

五皇子雖然與大皇子皆是皇后所出,然而,五皇子在朝堂上並未緊跟大皇子的步伐,而是憑藉自身的能力和想法,努力發展屬於自己的勢力。

每位皇子都在竭盡全力地拓寬自己的陣營。

要知道,大皇子畢竟提前入朝三年,早在十歲稚齡時,他的表現就足以讓朝中大臣刮目相看。

朝中站在大皇子這邊的臣子數量眾多,幾乎佔了朝中的三分之一。

若是除去堅定的保皇黨,大皇子所獲得的支援率甚至能接近二分之一。

崇武十五年。

入朝兩年的三皇子和四皇子,儘管拼盡全力,但其勢力仍然難以與如日中天的大皇子相抗衡。

在這樣的處境下,兩人最終選擇聯手。

而面對這樣的局面,君澤辰並未加以阻攔,而是選擇了放任這一切的發生。

這一年,六皇子、七皇子也開始入朝參政,使得朝堂上的局勢愈發錯綜複雜,如同迷霧一般渾濁不清。

崇武十六年。

歷經幾年漫長而激烈的爭奪,幾位皇子之間的競爭終於落下帷幕。

大皇子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出色的表現,沒有讓任何人失望。

崇武十七年,君澤辰賜下冊封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之長子,自幼聰慧機敏,天賦異稟。

入朝參政,殫精竭慮,為國為民。

施政有方,仁厚愛民,深受百姓擁戴,萬民稱頌。

朝堂之上,廣納賢言,明辨是非,所提之策皆利國利民,得朝臣衷心支援。

今特冊封為太子,望其日後能承繼大統,秉持仁德,弘揚正義,安邦定國,造福萬民。

欽此!”

君澤辰在大皇子參政後,時間便多了許多,幾年間,帶著皇后微服出巡多次,北上,南下,甚至出海去別的國家,遊歷皇朝大江南北,也欣賞了別國的異樣風情。

崇武二十年。

金碧輝煌的宮殿中,君澤辰身著明黃色的龍袍,坐在御書房的案前,神色莊重而肅穆。

他手持御筆,飽蘸濃墨,在金黃的絹帛上緩緩寫下禪位詔書。

“朕承天命,登基多年,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今感精力漸衰,為保江山永固,社稷昌盛,決意禪位於太子君翊寰。

太子仁德聰慧,胸懷大志,自幼勤奮好學,品行端正。

入朝參政以來,屢獻良策,政績斐然,深得朕心,亦受群臣擁戴,百姓愛戴。

望太子即位後,能以民為本,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弘揚仁德,使我朝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終於,禪位詔書完成。

君澤辰放下御筆,長舒一口氣,從此後,他將徹底卸下一身重擔。

他只屬於他的妻子。

登基大典這日,皇宮中張燈結綵,彩旗飄揚。

從宮門到金鑾殿的道路兩旁,排列著威武的禁軍,身著鮮亮的鎧甲,手持長槍,莊嚴肅穆。

太上皇君澤辰和太后蘇婧瑤並肩而行,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向金鑾殿。

君澤辰身著一襲繡有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