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如今,他帶著他憑聰明和機遇賺得的五十三萬元回到了家鄉。他投資改造了那條河流,使河水在北歸的雁群長久以來習慣了中途棲息的地方形成一片面積不小的人工湖。不,對北歸的雁群來說,那兒已經不是它們中途棲息的地方了,而是它們樂於度夏的一處環境美好的家園了。

他在那地方立了一座碑——碑上刻的字告訴世人,從初中到高中的五年裡,他為了上學,共逮住過五十三隻雁,都賣給縣城的餐館被人吃掉了。

他還在那地方建了一幢木結構的簡陋的“雁館”,介紹雁的種類、習性、“集體觀念”等等一切關於雁的趣事和知識。在“雁館”不怎麼顯眼的地方,擺著幾隻用鐵絲編成的漏斗形狀的東西。

如今,那兒已成了一處景點。去賞雁的人漸多。

每當有人參觀“雁館”,最後他總會將人們引到那幾只鐵絲編成的漏斗形狀的東西前,並且懷著幾分罪過感坦率地告訴人們——他當年就是用那幾種東西逮雁的。他說,他當年觀察到,雁和別的野禽有些不同。大多數野禽,降落以後,翅膀還要張開著片刻才緩緩收攏。雁卻不是那樣。雁雙掌降落和翅膀收攏,幾乎是同時的。結果,雁的身體就很容易整個兒落入經過偽裝的鐵絲“漏斗”裡。因為沒有什麼傷疼感,所以中計的雁一般不至於惶撲,雁群也不會受驚。飛了一天精疲力竭的雁,往往將頭朝翅下一插,懷著幾分奇怪大意地睡去。但它第二天可就伸展不開翅膀了,只能被雁群忽視地遺棄,繼而乖乖就擒……

之後,他又總會這麼補充一句:“我希望人的聰明,尤其一個孩子的聰明,不再被貧窮逼得朝這方面發展。”

那時,人們望著他的目光裡,便都有著寬恕了……

在四月或十月,在清晨或傍晚,在北方大地上這處景色蒼野透著旖旎的地方,常有同一個身影久久佇立天地之間,仰望長空,看雁隊飛來翔去,聽雁鳴陣陣入耳,並情不自禁地吟他所喜歡的兩句詩:“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便是當年那個孩子了。

人們都傳說——他將會一輩子駐守那地方的……

母與女(1)

這一戶人家只有兩個人了。是丈夫也是父親的男人一年前病死了。

在二○○○年正月十五那一天,母親很晚才回到家裡。女兒竟還沒吃晚飯。母親說她也沒吃。母親帶回了一盒元宵。母親說完就煮元宵去了。

一會兒,母親煮好了元宵,盛在兩隻碗裡,女兒一碗,自己一碗。

女兒呆呆地望著碗,不動筷子。

母親就很奇怪,拿起筷子,困惑地問:“女兒呀,你不餓嗎?”

女兒低聲說了一個字:“餓。”

“既然餓,為什麼看著不吃?不愛吃?”

“……”

“我記得你是愛吃元宵的啊。”

“媽媽,我怕。”

“怕?”——母親更奇怪了:“怕什麼?”

“怕你在元宵裡下了毒……”

女兒抬起頭,目光定定地望著母親,眼中已噙滿了淚。

“你這是說的什麼話?”

“媽媽,你把筷子放下吧!我不想死,我也不願你死……”

“可我……”

“可我覺得你肯定在元宵裡放了毒……”

女兒的眼淚,吧嗒吧嗒掉在桌上,掉在碗裡。

母親緩緩放下了筷子,表情一時變得異常嚴肅。她也目光定定地望著女兒問:“女兒,你今天究竟是怎麼了?你頭腦裡為什麼會產生如此荒唐的想法?”

“媽媽,我今天聽來家裡玩的同學講,別的中學裡有一名女生,和我一樣爸爸也死了,媽媽下崗了。下崗的媽媽就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