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結果可想而知。
面對進攻能力不比第三十九集團軍差的美軍第二騎兵師,加上美軍又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兩個新編集團軍根本堵不上漏洞。
打到九日傍晚,美軍第二騎兵師不但佔領了木頭營子鄉,還推進到了古魯板蒿鄉。
當天夜間,第二騎兵師就與第四步兵師在紅山水庫東南會師,完成了對敖漢旗的迂迴包圍行動。
毫無疑問,第十六集團軍能在敖漢旗堅守的時間已經屈指可數了。
雖然在這塊面積近萬平方公里的戰場上,仍然有六個集團軍,加上民兵,總兵力不會低於三十五萬,但是美軍已經完成了合圍行動,而且有足夠的兵力守住包圍圈。對帕特里奇來說,攻佔敖漢旗並不是至關重要的任務,下一步該怎麼打,特別是有沒有必要在佔領敖漢旗之前繼續進軍,還得由戰場局勢決定。
正是如此,當天晚上,羅耀武才會給南面的作戰部隊訂下佔領錦州的最後期限。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局面已經非常兇險。
從某種意義上講,就算能夠在十日傍晚之前佔領錦州,因為敖漢旗失守,羅耀武也不會讓部隊繼續進攻。事實上,中**隊肯定無法搶在美軍從敖漢旗出發之前,大下凌海市或者進軍阜新。
如此一來,羅耀武只能選擇撤退。
從儲存兵力的角度出發,他還得搶在美軍完成戰略迂迴之前,把正在前線作戰的部隊撤下來,不然退回關內也無兵可守。
對羅耀武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策。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略撤退
主動放棄敖漢旗,從朝陽…葫蘆島市防線上撤退,算得上是開戰以來,羅耀武做出的最為艱難的軍事決策。
雖然根據一些在羅耀武身邊工作的參謀回憶,在做出這個決策時候,羅耀武沒有絲毫猶豫,甚至沒有半點遲疑,但是誰都知道,對於從臺海轉戰東北,並且一手打造出了鐵血抗戰軍團的羅耀武來說,撤出東北地區,絕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對東北軍的全體將士來說,也是如此。
雖然在東北軍的六支主力集團軍中,只有三支隸屬於前瀋陽軍區,第十五集團軍、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都是從其他軍區抽調來的,但是戰爭打到現在,各級作戰部隊的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真正的老兵已經是鳳毛麟角,且大多升為軍官,不少還成為了高階軍官。
在基層部隊中,東北本地人佔了絕大多數。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突出部戰役打響前,東北軍中的東北籍官兵佔了百分之九十七。可以說,這是一支貨真價實的“東北軍”。
雖然從大義上講,抗戰是為了國家,但是對東北軍的官兵來說,抗戰也是為了自家。
要離開東北,離開故土,對每一個東北軍將士來說,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一情況也體現在了戰略大撤退中。
十日上午,羅耀武率先向第四十集團軍下達了撤退命令,即由協同作戰的新編集團軍頂住第七步兵師,第四十集團軍率先向北票市撤退,守住東北軍的撤退通道。
在他下達了這道命令之後,仍然有不少東北軍將士拒絕撤退。
要是在以往,羅耀武肯定不會跟基層官兵講道理。命令就是命令,作為軍人,就得無條件的服從命令。
可是這次,羅耀武沒有武斷。
當天下午,他就趕往第四十集團軍司令部,親自向各級官兵下達了撤退命令。
為了讓官兵服從命令,羅耀武還親口保證,只要他還活著,就會在抗戰勝利前率領東北軍將士打回來,奪回黑土地。
隨後,羅耀武又下達了一道命令,即不願意跟隨大部隊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