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上的縣家。也就是說,臺灣政權仍然具有合法性,因此美國按照具有法律效力的同盟條約幫助臺灣抵抗入侵併沒違反國際法,不然也無法在安理會與聯合國大會上與大陸當局進行對抗。

關鍵就在這裡,美國不能把戰火燒上大陸,至少不能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這麼做。

受此影響,大陸當局在使用武力的時候也有很多顧忌。空軍就不說了,雙方都把戰鬥機部署在後方基地,而且雙方的作戰飛機都是在國際空域、或者戰區上投放彈藥,所以雙方都沒有拿空軍的作戰行動說事。

重點就在地面部隊上,特別是遠端炮兵。

美軍也有遠端火箭炮,而且這些火箭炮部署在與那國島之後,也能用射程高達數百公里的戰術彈道導彈打擊臺島上的軍事目標,但是美軍沒有這麼做,因為這會讓大陸獲得攻擊與那國島、以及沖繩島的充足理由。

同樣的。在美日聯軍參戰後,大陸當局也沒有讓部署在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端炮兵打擊美日軍隊,只是讓其參與南方戰場上的戰鬥,繼續對付臺軍。不管怎麼說。在美日聯軍參戰之前。大陸軍隊的遠端炮兵就在打擊臺軍了。

問題是,如果大陸當局要堅持原則,就應該堅持到底,而不是半路改變注意。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在八月份動用遠端炮兵對付登陸的日軍與美軍。很有可能擊潰美日聯軍。拖到九月中旬,等到美日聯軍在臺島上展開、並且改變了戰局之後再使用這種決勝力量來挽回敗局,確實讓人無法理解。

只能說,是政治決定戰爭,而不是戰爭決定政治。

這個晚上的炮擊對穩住新竹防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天晚上,在薛華毅率領的四十三師師部到達新竹市之後,羅耀武將十五軍的指揮權移交給了少將師長。雖然要到幾天之後,薛華毅才會收到前線司令部的任命,成為十五軍的代軍長,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已經是十五軍的最高指揮官了。

按照陳必時的命令,羅耀武在當天夜間離開前線,返回大陸。

這個時候,葉振邦率領的九連殘餘官兵已經在湖口鄉與大部隊會合,然後按照羅耀武在指揮官位置上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前往臺中苗栗縣進行整編。

當時,十五軍的傷員都在向苗栗縣轉移,補充的新兵也在苗栗縣集中。

因為九連撤出戰鬥前就已失去戰鬥力,四十五師的主力部隊又在北面阻擊美軍,所以葉振邦他們成為了全師第一支撤下去的連隊。

沒人認為他們不應該撤下去,因為在前面的戰鬥中,九連已經付出了慘重代價。

更重要的是,撤下去是為了恢復戰鬥力是為了再次踏上戰場。

也就在這咋,時候。服部留名與帕特里奇商量之後,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不是前線部隊沒有辦法進攻,畢竟進攻部隊行動迅速,而且比較分散,在無法獲取準確戰術情報的情況下,大陸部隊的遠端炮兵很難對美日聯軍的進攻部隊構成威脅。關鍵是支援進攻的基礎力量遭到沉重打擊,不但基礎設施損壞嚴重,作戰物資也送不上去。即便服部留名與帕特里奇都認為這是擊潰十五軍的最好機會。可是他們都得承認,在大陸遠端炮兵的打擊下。只有付出很大的代價才有可能取勝,而這明顯不符合美日聯軍的基本戰術。

在服部留名去收拾殘局的時候,帕特里奇把問題踢給了加布裡埃爾。

遠端炮兵的威脅擺在那裡。美日聯軍要想進攻,就得設法解決這介。問題。如果讓大陸軍隊打順手,肆無忌憚的使用遠端炮兵,恐怕誰也無法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問題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打擊大陸本土目標。

這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加布裡埃爾也沒有決策權。

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