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已經收到訊息,知道第七師主力部隊已經到達,所以日軍要麼在火力封鎖下強渡新店溪、要麼設法繞過去。

以當時的情況,日軍強渡新店溪不是沒有難度,只是不會有想像的那麼大。

利用坦克、戰車、自行火炮與自行高射炮的直射火力壓制對岸的火力點,掩護步兵過河搶站橋頭堡,再讓剛式架橋車上去。

就算有所損失,也不會太大,完全在承受範圍之內。

大概是五十四軍在南面攻得太猛,讓日軍指揮官產生錯覺,認為新店溪對岸臺北市萬華區內有重兵守衛。

日軍再次走了彎路。

繞行的話,就得沿著大漢溪西行,經土城市到三峽鎮,沿鄉村公路北上,在鶯歌鎮渡過大漢溪,再沿著大漢溪北岸的基板鐵路東行。經樹林鎮與三重市,在五十四軍防禦相對薄弱的大後方強度淡水河,攻入臺北市。這條行軍路線,等於繞著大漢溪兜了個大圈子。

沒有更好選擇,因為八月是臺島雨水最充沛的時節。雖然臺北這邊有點反常,連續好幾天都沒降雨,但是大漢溪上游連續下了十多天暴雨,溪水暴漲,河面寬度超過日軍機械橋的最大寬度,河水深度也超過坦克的最大涉水深度。只有鶯歌鎮那邊有一條在幾十年前修的堤壩能供裝甲部隊通行。

更重要的是,美軍的偵察情報顯示,鶯歌鎮只有一個連的守軍。

因為鶯歌鎮在大漢溪北岸,是板桃鐵路上的重鎮,所以這裡是五十四軍的防區,與十五軍沒有太大關係。在日夜間之前,駐紮該地的是一個步兵營。大概是陳必時的命令過於嚴厲,逼得方博輝不得不把兵力集中到臺北市區,所以在舊日凌晨前,只有一個連留在鶯歌鎮,其餘部隊去了臺北市。

雖然該地守軍也收到了訊息,知道日軍已經到達戰場,但是肯定沒有想到,日軍會避並市區,繞這麼大個圈子抄五十四軍的後路。

以當時的情況,恐怕連羅耀武都不會相信日軍會如此“多此一舉”

沒本事打一個軍,教一個連還不是問題。

不管怎麼說,從板橋鎮到鶯歌鎮,也就十多公里的路程。

天色還沒完全放亮,日軍先頭部隊就到達鶯歌鎮南面,在大漢溪南岸集結準備。隨著隊伍最後面的咕式自行迫擊炮在臨時選擇的炮兵陣地上展開,進攻前的炮火準備開始,日軍攻打鶯歌鎮的戰鬥打響了。

日軍前線指揮官壓根沒想到,有炮的不僅僅是他們!,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一百零二章 勤儉節約

之消書表誠意,求兄弟們的月票。這是第八章※

炮戰,拼的不是火炮數量與炮彈大而是炮擊準確性。

“準確性”包括兩個緯度上的含義,一是空間、二是時間。

十二輛咕式一百二十毫米重型自行迫擊炮以排為單個在鶯歌鎮南面的河灘上展開,剛剛向對岸五十四軍防禦陣地打出第一批炮彈,一排八十二毫米迫擊炮彈就飛了過來,砸向最西面的四輛自行迫擊炮。

八二迫的威力並不大。

在擲彈筒退出戰爭舞臺、六零迫逐漸銷聲匿跡之後,能夠由三名步兵分散攜帶的八二迫成了名副其實的“步兵炮

雖然不管是射程還是威力,八二迫都無法與火炮相提並論,甚至比不上某些大口徑機關炮與火箭筒,但是作為一種輕便靈巧的曲射武器,只要正確合理的使用,往往能在特定場合下發揮重要作用。

不管怎麼說,八二迫是炮,不是槍。

別說餡大皮薄的裝甲車,就算是主戰坦克,如果被配備破甲戰鬥部的炮彈命中,也會被敲碎天靈蓋。

被炮彈直接命中的那輛咕式自行迫擊炮的下場非常悲慘。

炮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