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李良按照方群的要求吩咐道。這些宣傳上的套路當然都方群想出來的,李良雖然認為這些事情有一些作秀的成分,但是為了振奮堡壘所有人計程車氣,這種作秀搞一搞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此時,一隻士兵組成的儀仗隊舉起了同一的15式步槍,然後在康凱的一聲令下後,一起向天空鳴槍,勉強算是當做禮炮使用了。
鳴槍完畢,不少工人就開始了工作,將採油機中的原油透過油管匯入了那一大排油桶中,那名拿著攝像機的提升戰士還特意給正在不斷湧出的黑色原油來了一個特寫。幾乎在同一時間,歡呼聲四起,現場的人雖然不多,氣氛倒是變得非常不錯。
這個時候,一名大慶幸存下來工程師帶著幾名老工人來到了李良身邊,開始給他講解起了採油機的原理,甚至還談到了古代怎麼開採石油這種故事。
話我國古代人民採集石油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特別是透過鑽鑿油井和氣並來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志》記載了四川地區,從兩千多年以前的秦代就開始鑿井取氣煮鹽的情況。“臨邛火井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先以家火投之”,再“取井火還煮井水”。據載此法效果大,省事簡辦,“一斛水得四、五斗鹽”,比家火煮法,得鹽“不過二、三鬥”,顯然火井煮鹽,成本低,產量高,被認為是手工業的一項重大發展。當時鑿井是靠人工挖掘,公元1041年以後,鑽井用的工具有了很大改進,方法也有所更新。據《蜀中廣記》記載,東漢時期,“蜀始開筒井,用環刃鑿如碗大,深者數十丈”。據古籍記載,古代在陝西、甘肅、新疆、四川、臺灣等省發現了石油礦。據《臺灣府志》記載,清朝咸豐十年,臺灣新竹縣發現了石油,一個名叫邱苟的人,挖坑3米,每天收集6公斤左右石油,並用其點燃手提馬燈。
我國明代以後;石油開採技術逐漸流傳到國外。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生於1587年,江西奉新縣人)所著的科學鉅著《天工開物》,把長期流傳下來的石油化學知識作了全面的總結,對石油的開採工藝作了系統的敘述。全書18卷,圖文並茂,出版於明末崇禎十年,即1637年,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一部化學工藝百科全書。它的問世,使後者難以繼了。書中記載,不但反映出豐富的化學知識,亦反映出當時的化學工藝生產水平。我國古代石油開採的許多技術環節和技術專案,皆有賴於此書而得以流傳。該書十六世紀傳到日本,1771年的日本翻刻本受到日科技界的注意。十八世紀傳到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起,陸續出現了歐洲文節譯本,1869年出現了比較詳細的法文節譯本。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全部被譯為日、英、俄文,成為世界科技史的名著之一。難怪有的國家石油技術資料也公認,我國早在公元1100年就鑽成了1000米的深井。明在那時,我國的石油鑽井技術就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李良聽到了這裡,心裡倒是沒有什麼激動,不過還是感覺到了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不過,既然那麼遙遠的過去,華夏就能夠開採到石油了,現在的開採應該也不是問題了不是。
錄影機此時不但錄製著採油現場,還把剛才的幾個老工程師和工人的話也錄了進去,基本上拿回堡壘都能當教育片看了。
李良搖了搖頭,剛才的所有過程其實都是嚴格按照方群的要求來的,包括錄影,包括現場的慶祝活動,甚至剛才幾名請來的工程師倖存者和過去的老工人,目的就是為了製造輿論而已的。不過,幾個老工人深入淺出的講解倒是讓李良大概的瞭解到了石油真正的開採過程,不至於看著採油機不斷磕頭不知所措了。
不過,過了好一會,李良卻也有些走神了,心神卻是不知道飛到了哪裡去了,對於未來,李良其實還是有更多的規劃的,現在萬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