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川,可長治守將卻沒有想到,這個“地處中腹”的長治眼皮子底下竟然能立刻的就冒出太平紅軍的身影。

“小河溝裡”剛剛翻了船的紅二十三軍,這下子可是把全部的怒火都撒在了長治城下。衝鋒的軍號聲尖利不斷,炮火、槍彈和吶喊幾乎要掀翻整個長治城。高平城下失手的餘廷璋身先士卒,習秉勳、蔣雲翔、王貴田的身影更是都出現在突擊的前列,紅九十一師率先破城。

經過了數不盡的飢寒和苦楚,韋俊終於達到了自己設想的目的。長治被克,半飢半飽的大軍再不用犯愁糧食的問題,而隨後壺關的得手,他已經牢牢地掌握住了東下太行進入河北的通道。

僧格林沁判斷的沒錯,當綿洵跑到良鄉,正在秘密奔往紫禁城的時候,太行山麓,兩路天朝大軍已經東下了太行。韋俊率領著紅二十三軍主力東出滏口陘,與大名府方向北渡漳水西來的任化邦部會師邯鄲城下。而由壺關東向的賴裕新的紅二十四軍主力則與牛宏升碰頭安陽。

在俄國人的大力幫助下,李鴻章現在已經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入於豐臺的聯軍總部大營與俄國公使館、圓明園之間了。不過,他的日子過得卻並不舒坦,而是越來越有些難過。他了解並抓住了俄國人的陰暗心理,可以說已經拯救了他那危機四伏的慈禧太后,但是,他曾經賴以威脅俄國人、也是日後發達所必需的軍隊卻沒了。難過的還不僅僅就是這一點,問題還出在俄國人那裡,也出在他用生命作為賭注拼死相救的太后身上。

俄國人的作為在他看來,簡直就是想繼續腳踩兩隻船,對京城內的弈忻一黨優柔寡斷。當然,也不能說他不理解和體諒俄國朋友此時的心態,畢竟前面有數萬的沙皇將士陷入了困境,放在他自己身上,他也不會熟視無睹。問題是拯救前線的軍隊不是這個救法的。如果大家齊心協力,一下子扳倒弈忻黨人,則大清朝上下都將全力投入到反擊和阻止太平赤匪的鬥爭中去,不比現在這樣低三下四地去哀求他們強?

說到慈禧太后,最近一段密切的接觸之後,在李鴻章心底裡居然開始有了一種淡淡的懊悔感。在長春園,當普提雅廷、伊格納季耶夫答應了權欲熏天的慈禧再次復出的請求之後,面對當前的危局,這位太后除去要殺這個、宰那個的洩憤想法之外,第一個想起來的卻不是該如何有效地去阻止太平赤匪的暴行,而是首先提出要出關到奉天“避暑”。當然,太后沒忘了他李鴻章,慈禧希望以他為首,輔佐將來執掌總理衙門的醇親王奕譞,留在京城。

在這場紫禁城的鉅變沒有真正獲得成功之前,李鴻章也明白,現在說什麼其實都還只是一種幻想,但這個幻想也叫他夠噁心的了。一是,他雖然成了醇親王奕譞的副手,在沒有了太后和皇上的京城那也是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可他完全喪失了對軍隊的指揮權。慈禧當著他的面就說得清楚,鑑於汲取了以往的經驗和教訓,馬陸水三軍必須要交給一個最可靠的人去統領,這個人不是他望眼欲穿的李鴻章,而還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醇親王奕譞。

要說這個醇親王奕譞在上次的宮廷變亂中,至少還是更多地站在了弈忻一黨的一邊,完全沒有他這樣對慈禧的忠誠,可說到了,關鍵時刻畢竟人家還是一家人啊。李鴻章投機為了什麼?得不到預期的目的,他能不懊喪?

其次,慈禧太后似乎心裡早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應變方案,原來留他在京城不是為了別的,而是要在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情形下,徹底毀滅掉京城裡的一切華麗建築,什麼紫禁城,什麼天壇、地壇、先農壇,什麼圓明園,全都付之一炬,要給太平天國留下一堆的廢墟。

李鴻章壞,可再壞的李鴻章也不敢抖起膽子去幹這種丟喪祖宗陰德的事情,別說叫他去親手毀壞掉紫禁城周圍這些曠世的建築,就是看到長春園裡那些俄國大兵們假借酒醉,到處偷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