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冀州同僚和咱們楊長史的聯手陷害下,被一杯鴆酒結束了生命——這也是大袁三公大發慈悲的結果,給田豐留下了一具全屍。

除了極少數冀州高層和幾名當事人外,沒有人知道楊長史那條腰帶中隱藏的是什麼樣的驚天秘密,甚至就連袁譚公子和袁譚公子的一干死黨,都不知道那條腰帶裡究竟藏了什麼樣的秘密,竟然能讓狂怒中的大袁三公突然狂喜成了那樣?

大袁三公還沒有老年痴呆,頭腦還很清晰,當然不敢讓歷來與曹老大走得很近的大兒子知道內幕,走漏風聲導致現在還無法兩線開戰的自己陷入困境,更坑害無數可以利用的內應和強援——馬騰麾下的西涼鐵騎可是讓大袁三公垂涎了多年的天下強兵,所以那條腰帶中隱藏的秘密,也成了絕大部分冀州文武心中的巨大謎團。

當然了,最大的罪魁禍首楊長史也沒那麼容易脫身,起碼腰帶中的漢獻帝血詔就得花費一番口舌解釋,不過還好,涉及這道血詔的當事人全都不在冀州,護送這道血詔到冀州的少年阿異既不能公開露面,也更不可能出賣楊長史,咱們的楊長史自然也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鬼扯就怎麼鬼扯,絲毫不用擔心露餡暴光。

再怎麼胡說八道都不用擔心被揭穿,這麼好的機會,咱們的楊長史當然也少不得拼命的往自己臉上貼金。一口咬定漢獻帝血詔之所以在自己手中,是因為天子和董國舅覺得楊長史是一位世上罕見的忠臣能臣,忠義無雙的謙謙君子!所以董國舅特意派人把這道血詔交給楊長史。要求楊長史在血詔義狀上簽名畫押,與董國舅、馬太守和王子服等人歃血為盟,聯手共討曹賊!並且要求楊長史尋訪下一位當世英雄,蓋世豪傑。國之棟樑,將血詔義狀呈獻給他,請他振臂高呼。率領天下群雄共討欺君擅權、敗壞朝綱的曹操奸賊!救蒼生於水火,扶社稷於將傾,還大政於天子,建功勳於萬世…………(以下省略萬餘字)

至於楊長史為什麼沒有立即把血詔獻給大袁三公或者陶副主任這一點,對楊長史來說就更好解釋了,沒交給陶副主任,是因為楊長史在出使冀州時收到的血詔。送詔人還是因為信不過陶副主任的為人,所以才千里追忠臣追到冀州把血詔交給楊長史。沒有立即獻給大袁三公,則是因為易京戰事未了,體貼入微的怕誤了大袁三公殲滅公孫瓚逆賊的大事,再有就是還沒有徵得陶副主任同意。所以楊長史打算等請示了陶副主任再說,這才有了後來的事。

大袁三公當然不會完全相信楊長史的鬼話,楊長史厚著臉皮的自吹自擂也不可能騙過荀諶和審配等一流謀士,不過大袁三公和荀諶等人並且沒有深究的打算,一是深究詳細毫無意義,查明血詔的來歷對大袁三公也毫無用處,二是大袁三公麾下的幾個頂級謀士忽然發現,這道血詔和這份義狀,其實也是一個逼迫陶副主任站隊的好機會,可以把日益強大的徐州軍隊徹底逼到曹老大對立面,使冀州軍南線最強的兩個鄰居無法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對大袁三公形成威脅。

“主公,臣下認為,應該把血詔謄抄一份,連同諸位大人書名畫押的義狀原件,遣一使送到徐州去令陶應簽名畫押,立誓共討操賊。”

這是大袁三公心腹謀士荀諶出的餿主意,然後荀諶又給大袁三公解釋這個餿主意的用意道:“陶應素來以忠義自詡,前番擅自從兗州退兵並與曹賊通好,也是藉口忠在孝前,以天子詔命不可違逆為由堵住了主公的嘴。”

“今天子血詔握在主公之手,主公令陶應書名簽押,立誓共討曹賊,陶應若不依從,便是不忠不孝,民心盡失,遭萬人唾罵,士林拋棄;陶應若從,則義狀可為陶應把柄,主公進可令陶應、曹賊互相攻伐,退可使陶曹不能齊心,主公南顧許昌時,陶應、曹賊亦不能合力抗衡主公矣。”

“妙!此計大妙!”大袁三公鼓掌叫好,又問道:“當遣誰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