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隆一方面指使駐苗疆軍隊作好戰鬥準備,一方面令吳正明協作湖南巡撫傅霖辦理此事。吳正明雖然是一個無品級吏役,但他是苗人第一個舉人,在苗疆尤其是鳳凰廳有很高威望。吳正明擔心苗民聚眾反抗,他深刻認識到,僅一寨或數寨而起,力量太單薄,寡不敵眾,等於送死。只有互相邀約,整個苗疆同起,才有可能奏效。這也是他不辭萬里要取回盤瓠刀的原因。
吳正明受命,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吳八月。吳八月,又名吳世寧,湖南省乾州廳坪壟寨人。年為59歲。文武雙全,在苗疆有很高威望。吳八月很贊同吳正明之舉,但要制止這一觸即發的戰爭還得一個人配合。此人叫石三保,永綏廳(花垣)黃瓜寨人,為人直率仗義,可說是湘西幾股強人的紐帶。石三保與貴州松桃廳大營寨長石柳鄧是同族叔侄關係,與吳八月是姑表兄弟。妻子吳老妹是鴨堡寨副百戶吳隴登的堂侄女。石三保同樣贊成吳正明的做法,便約來石柳鄧、吳隴登等苗人頭人來共商大計。一場箭在弦上的戰爭在吳正明四處奔波得以平息。只惜老天弄人,吳正明還來不及實現自己抱負就因病去世了。
“皇上,以微臣來看,此等處理太草率了點。辰州知府朱仞蘭和湖南巡撫姜晟都有書奏,說貴州、湖南苗民皆附和造反。看來這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造反,不象是仇殺。微臣請奏皇上速派兵彈壓,以防事態擴大。”
“桂愛卿多慮了,貴州松廳所屬苗人聚眾滋事,督案緊急,竄入湖南境內。而湖南永綏等廳所轄苗寨,與黔省苗寨相連,亦附和滋事一點不為奇。苗民向來安靜畏法,絕對不會造反。此次聚眾搶劫、殺斃客民,自有啟釁根由,必系外來客民平日侵佔地畝、恣意欺凌積怨而致。”
“皇上,此事還望深思熟慮,苗民向來都是敢愛敢恨,敢生敢死。他們個個都是‘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我看,他們造反並不為奇”。
“桂愛卿,你象世宗時鄂爾泰一樣都中了那些文人的毒。那些文人常常把苗疆描述得烏煙瘴氣,蠻子橫行,土匪當道,茹毛飲血,似乎苗疆真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真正被妖魔化了。朕幾下江南得知,苗疆可是人傑地靈的寶地。除了山好水好人更好。溪州銅柱,雖是漢楚戰爭的盟約,卻有土司彭士愁人文王國的理念。永順土司彭明輔禮待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敢與漢人一流才子詩詞唱和,後世傳為佳話。文人土司彭翼南建翼南書院,一方面重視教育後學,興漢學,另一方面吟詩作畫,倡漢化,被稱為文治武功兼具的苗疆‘李後主’……於是,就有明代彭藎臣、彭翼南飛舟東海浴血抗倭‘東南戰功第一’,就有世宗時永順土司彭肇槐獻土歸流……”
“皇上言之有理,把苗疆誣稱‘蠻夷之地’,遠離現代文明,悖逆主流價值觀,是世人對苗疆歷史的誤會。但同樣我不能否認,東漢年間,朝廷數度征剿苗疆不下。建武二十五年春,朝廷用派名將馬援征討苗疆,結果也是‘馬革裹屍還’。後來苗疆刺史彭世愁與楚王馬希範大戰於溪州,最後是朝廷低頭告終。與其把溪州銅柱看成盟約還不如看成是朝廷無能和恥辱。還有彭藎臣、彭翼南抗倭,這些證明苗疆人貫是能征善戰之輩。所以不能說微臣和鄂爾泰是中那些文人毒。事實,當年鄂爾泰推行‘改土歸流’,兵至貴州的確吃了不少敗仗,才冒膽向世宗請令罷兵緩兩年再解決苗疆各股土司。至於彭肇槐為何主動請解土歸流,我想這完全是聖祖和世宗個人魅力來的。結果這些苗人沒有得到自己盼望和所希望的,而得來是更多剝削、欺辱、壓迫,他們造反是自然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過慣提著腦袋討生活的。”
“大膽,朕看你是老臣再三容忍你,如果你再倚老賣老胡說八道,別怪朕無情。難道你說朕是一個昏君不是嗎?聖祖和世宗推行實行輕徭薄賦減輕苗民賦稅負擔,朕也是同樣。在苗漢交界開設墟場,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