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頭,如果領主們過於堅持,很可能造成國王與領主的矛盾,況且他是元帥,說話就更應該小心謹慎了。

伊斯特瑞奇的話自然很有道理,領主們很多發出嘆息,深感白白錯過這次機會,而有的領主開始批評安徹斯的平庸,說他看不清帝國目前所面臨的局勢,還有的領主希望伊斯特瑞奇能夠跳過安徹斯國王,以統帥的名義領軍攻打維吉亞和庫吉特,對這樣的意見,伊斯特瑞奇依然沉默。

總之是國王的決定,領主們也不好違背,於是又派出使者調停。

然而維吉亞和庫吉特的戰事已經到了緊要關頭,雙發血氣正勝,尤其是庫吉特,怎麼可能同意調停,即便調停也會提出苛刻的條件,那樣維吉亞肯定不會同意,所以戰爭還會持續。

果不其然,派出的使者灰溜溜地回來了,說維吉亞的族人紛紛批評帝國對他們的生死存亡一點都不顧,如果帝國再不出兵,他們將宣佈脫離帝國的統治,自立維吉亞王國,同時在給安徹斯國王的親筆信中,維吉亞族長深切陳述了老國王的恩賜,言下之意批評安徹斯對維吉亞人的無視。

看來真的得出兵了,當安徹斯提出這樣的意見後,領主們頓感失落,因為就在這時,鋒芒正勝的庫吉特軍隊在向雪山進發的時候遇上雪崩,一是死傷無數,二是道路堵塞,因此庫吉特人只能撤軍,而維基亞人難得躲過了一劫。

因此又不需要出兵了,老天救了維吉亞人一命,而不是帝國,更不是安徹斯國王,於是維吉亞人對此次戰爭的失利基本上都牽怪於安徹斯國王。

可想而知,安徹斯國王的處境多麼尷尬,既失去了內部領主們的信賴,也失去了外族維吉亞人的信賴,其他的外族看到這樣的情形後,也紛紛不安,看來想要維護本族利益的安定,還得靠自己。

當然不難看出,所有這些結果的產生,伊斯特瑞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表面上他服從安徹斯國王的決定,而內心深處很可能就預見到這樣的結果,或許他的野心開始暴露了。

聽聞維吉亞人的批評,其他外族的惶恐,帝國的領主們不安起來,現在外族日益強大,如再不採取措施,恐怕日後更難以解決。然而我們的統帥伊斯特瑞奇,只說不做,令人憤慨。

好不容易庫吉特和維吉亞的戰事告一段落,正當大家剛準備輕鬆一下時,薩蘭德的族長愛扎爾不幸去世,整個國內陷入混亂,因為他們的族長尚無子嗣,因此選誰為新的族長,內部意見很不統一,只知道的是當前所有政事都由愛扎爾的妻子――阿爾瓦代理,而羅多克趁機向南滲透。

訊息很快傳到帕拉汶,領主們又得集於帕拉汶大廳商議對策,又是一次挑戰,這次安徹斯國王不敢再輕易發表意見,坐著椅子上靜靜地聽大家討論,當然和他一樣的伊斯特瑞奇也是靜靜地聽,也不說話。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儘管討論很激烈,但是最後拿主意的人卻沉默不語,所有領主們意識到自己所說的似乎都是廢話了。

派使者還是派兵?領主們眼巴巴地希望無論是安徹斯國王,還是伊斯特瑞奇統帥,先拿個主意再說。正在這時,伊斯特瑞奇說話了,他問安徹斯國王究竟是調解還是出兵制止,安徹斯國王詫異萬分,抬起頭看到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著他,一下子不知所措,那種神情,應該來說是隻有懵懂少年才有的表情。

安徹斯國王不禁地向伊斯特瑞奇投來求助的目光,伊斯特瑞奇卻假裝沒有看見,安徹斯國王不得不決定,而他的決定依然是派使者調解。

面對日益強大的外族,面對如此懦弱的國王,領主們的憤慨簡直無處發洩,快要憋出內傷。

派使者就派使者了,說不定這次就可以調停,領主們抱著這種僥倖的心理,憤憤地走出了大廳。然而這時有一個開始活躍了――迪林納德伯爵,他同樣是伊斯特瑞奇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