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理想。這塊陣地在陸軍105毫米野戰榴彈炮陣地旁邊的窪地上。因為有山丘,看不見蘇軍。這個地形對野戰榴彈炮倒是理想的。因為它的彈道軌跡呈弧線。可根據前沿觀測兵的指示進行射擊。
但高射炮的彈道是一條直線,一定要從炮位上看到目標才能射擊,而這裡卻看不見目標。如果把炮搬上山頂可以看到蘇軍的地方。不等你打出頭一發炮彈就會被蘇軍幹掉。因此,這時90毫米炮連只能攻擊一個很遠的目標,也就是偶爾轟擊一下伊特拉斯北面公路上的蘇軍縱隊,因為這個地方從90毫米炮陣地偶爾可見,但是它卻不能支援在不到兩公里的地方進行殊死戰鬥的步兵。要想支援他們,高射炮掩體的角度就太大了。
配備在最前沿的是第五連的37毫米高射炮。雖然向南進行了炮擊。但卻遭到了西側“土堡壘”的機槍掃射。在炮位旁邊略微動一動就會遭到蘇聯機槍手的射擊。
連長劉紹文上尉命令立刻避開敵迫擊炮和反坦克炮的火力網,哪怕只是第三排離開也行。進展還算順利。第三排的三門炮進入了新的陣地。
這時正是十八點,蘇軍在炮兵、坦克、火焰噴射器的掩護下,從南面發起的第一次反擊被中國步兵炮和高射炮阻擊住了。華軍戰線最前沿的二四六高地離“土堡壘”只有八百米,那裡有華軍的炮兵觀測員。下午他們清查了蘇軍一系列機槍和反坦克炮的位置。可是,友鄰部隊炮兵的炮打不著那些火力點,而在這裡用37毫米高射炮又無濟於事。因此再次要求調一門高射炮到二四六高地。
第五連的3號炮最先被士兵們拖到二四六高地前面的山頂上。但是,那裡的射界不好,士兵們又把八百公斤重的炮體順著山坡拖下來,並想順勢推上對面的山坡。然而只推到半山腰就停下來了。後來,靠二四六高地觀測所全體軍官的幫助,才把炮拖到離山頂不遠的地方。
頭一個目標的資料早已清楚,炮彈也準備就緒。瞄準手則用觀測所的炮兵望遠鏡捕捉到目標後。泰然自若地坐在座位上。一切準備完畢。
軍官和士兵們抓住前方狂吼的蘇聯機槍換手彈的間隙,把炮連同座位上的瞄準手一起向前推去。
幾秒鐘的工夫,37毫米高射炮出現在山頂上。完全暴露在蘇軍的視界以內。
瞄準手瞄準目標後,把第一發炮彈推進炮膛。接著,又打了一發。就這樣一連打了四十發。全部命中目標。…;
打完炮,炮手們馬上把炮拖到山坡後隱蔽起來。他們剛把炮撤走,蘇軍就以密集炮火猛轟這個高地。
這門炮就這樣打一陣,隱蔽一會兒,八次出現在二四六高地上。使蘇軍的機槍和反坦克炮的火力點受到直接攻擊。每次聽到37毫米高射炮的響聲,步兵和狙擊兵們都高聲歡呼。幾個小時以前,他們在這片灌木叢生的丘陵地帶的處境很狼狽。現在高射炮為他們雪了恨。
最後,炮手們瞄準了“土堡壘”上的瞭望塔。塔上有幾挺機槍,是個理想的射擊位置,可以任意進行掃射,炮手瞄準槍眼打了四個連射八十發炮彈。蘇軍的機槍啞巴了。但瞭望塔卻依然完好。看來用37毫米炮對付它是無能為力的,蘇軍會調機槍部隊來增援。
此時已經是19點了,天色漸漸地暗下來。二四六高地上的官兵們鬆了口氣,向山下眺望著。只見友鄰部隊的牽引車拉著90毫米高射炮冒著蘇軍的炮火正在慢慢地向二四六高地的東坡爬行。原來是魏厚春少校命令重型高射炮前來增援在高地上孤軍奮戰的37毫米高射炮。
90毫米炮終於被拖上了二四六高地的山頂,安上了炮架。山頂的面積太小。重炮架得不穩,搖晃得很厲害。官兵們象瘋子一樣拚命揮動鐵鍬,為90毫米炮整出一塊較大的平坦地面。
天漸漸地黑了。好不容易打出了第一發炮彈,但沒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