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我位列末等,被奪秀才之身黜為民的機率……很高……”
“父親,情況真的有這麼糟麼?”岑二孃急切地拉著苦笑的岑二爺的衣袖,“您學富五車,怎麼可能連一個小小的歲考都應付不了?!大祖父和族學的老師,也說您有狀元之才!”
“半年前,府學歲中測試,您得了第一時,府學的錢博士和高博士還說,明年春闈您定能名列一甲。祖父因此還把我們三房最好最大的田莊賜予了您……”
岑二孃一口氣說了太多話,喉嚨乾渴不已,她很沒貴女形象地嚥了口唾沫,“現在,您說您可能被歸農,這不是天方夜譚,是什麼?”
“二孃,學識淵博並不代表考運佳,為父苦學多年,自十六歲那年,也就是先帝十五年,我考中秀才後,考運便一直不佳。先帝十八年,我第一次進京趕考,結果路上遭遇山洪,被裹在洪水中的流石砸到胸口,險些喪命,不得已回家養傷,錯過了春闈。”
“三年後,我再度進京,誰知春闈前先帝又暴斃,舉國皆喪。當今登基,取消了當年的科考,下旨說來年加恩科。可那年我與幾位同窗去京外大音寺登高辦聚會,遇上流民鬧事,我又不幸被流民重傷,自然錯過了那年的恩科。”
“此後,聖上整頓吏治,大興改、革,科舉首當其發。聖上於恩科第二年,便頒旨廢除了如我這般屢試不第的秀才的身份,免得我們浪費國庫的錢糧。”
“雖然秀才每月領一斗米和五百文銅錢只是小數目,聖上大約是想積少成多。”岑二爺苦中作樂地笑,繼續道:“接著,聖上大改科考內容,將春闈分科而考,六部分別對應六科,且考試內容與從前大相徑庭,更加細化和專精。”
“於是,我又花了三年時間學習、準備,並重過鄉試、府試,得了個秀才身。三年前,我參加春闈的前兩月,你太祖母又病逝,我身為人孫,須得守孝,因而再度錯過科考。”
“過去的近三年裡,我為在明年春闈上名列一甲,光耀門楣,手不釋卷,無重大之事,幾乎沒有離開過書房……”
岑二爺的聲音晦澀悲涼,聽得岑二孃悲從中來,不知不覺,淚流滿面,“父親,我都知曉!您不必再說……”
岑二孃不是第一次聽岑二爺聊起自己的科考之途,可從未有哪次如同這次這般,她對父親的懷才不遇、考運不佳而感同身受,那樣的懊悔、傷恨,她沒有親身經歷過,都難受不已。
那經歷過這些的父親本人,該是何等的痛徹心扉。
岑二孃顧不得什麼貴女的儀態禮數,她幾步走到背對她而立的岑二爺背後,伸出雙手,抱著他的腰身,任眼淚無聲地落在他背心。
岑二爺沒有動,任由女兒這麼抱著他。如此,他才感覺不那麼悲涼苦澀,才覺得自己有力量支撐下去,而不被殘酷的現實打倒。
方才那些話,他不能對還未痊癒的妻子說,無法向對他抱有過重期望、從來只在乎考試結果的父親說,也無法對分外看好他的師長友人說,更不可對懵懂大咧的大兒以及頑皮體弱的小兒說……
他們雖是他至親至愛之人,但卻都不是最好的傾訴物件。
唯有岑二孃這個聰穎、懂事又堅強的貼心小棉襖,才是最知他心意之人。
作者有話說:對於“歲考歸農”這條,有親提出質疑,葦草在這兒囉嗦兩句。
明制,凡生員歲考列末等者,除去學籍,黜為民,叫“歸農”。清顧澹湖《消夏閒記·明季歲考等第》:“明季歲考綦嚴。一等若干名,則以六等配之,如一等之數;二等配五等;三等配四等。四等者用樸作教;五等罰為吏,剪去巾飄帶;六等挑紅糞桶出署,褫去衣衿,謂之歸農。”
這是百度百科上對“歲考歸農”的解釋。本文就是引用的這個意思。但為了情節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