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他,心中卻是泛起了種種感慨,再怎麼樣,他對這裡都是有感情的,一個人在十歲之前的記憶雖然不會太深,但是對一個地方的感情卻會很深,那是自己的家所在的地方,總會去懷念那個地方,而且會放在記憶深處。

“師孃,你和師傅對這裡感情應該很深很深吧?”

葉一哲看著身旁的康卓悄聲問道,他一直都不理解為何當年康卓要離開,從他的角度來看都沒有什麼是不可以透過討論解決的,更不要說師傅師孃這樣的智者了。

當年有人說,這件事情是因為康卓小心眼。

但是這一點旁人可能會相信,但是葉一哲絕對不會,在他看來師孃絕對是一個真正的智慧型的人物,有智慧有擔當,不可能因為什麼事情而真的有太多的生氣意味,更加不可能因為什麼小心眼什麼,而且他很清楚,當年的師傅師孃一直到今天都沒有什麼矛盾,有過幾次爭吵,那也是因為他的緣故。

康卓點點頭道:“這裡確實是個好地方,實際上你並沒有能看到這裡真正繁榮的時候,大約四十多年前吧,那時候你師傅的名望也是一個巔峰的時候,這裡確實很熱鬧,每天的人絡繹不絕,那時候布達拉宮還在修葺,並沒有能夠向外開放,所有參拜的人都會來這裡,你師傅意氣風發的模樣,你是不可能能看到了,就算是天賜,他也並沒有能夠看到。”

葉一哲理解她說的話,師傅是九歲就成名,一直被認為真正的活佛接班人,年少成名也曾經給他帶來了一些煩惱,用了很長時間才化解掉,這一切他都瞭解,所有人都會跟他講。

但是他很清楚,他們的那些友善,都是針對師傅的,在他們看來,自己是師傅的接班人,肯定也有著很深的佛法,哪怕自己一直沒有表現出來。

作為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個在許多藏民心中地位可以比擬蓮花生大師的人物,哲楊大師的一生也是富有傳奇的sè彩,據說他在出生的時候,半空之中一直有一朵蓮花狀的雲朵在他家的屋頂上旋轉著,而在藏民眼中象徵著聖潔的蓮花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在那一刻認為哲楊便是藏佛始祖蓮花生大師的轉世,伴隨著蓮花而生的哲楊從出生起便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注目,而哲楊也沒有辜負藏民們的希望,在九歲的時候,便以幼童的身份,在當時最富盛名的白馬寺中研討佛法,用當年僧肇的三世因果論,然後與當時白馬寺中的主持進行了“因果”、“輪迴”學說的辯論,一舉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員。

“寧願不墮入輪迴,也不要執著的持有錯誤的理解。”

很難想象這個是一個九歲的哲楊能夠說出來的話語,對於輪迴與因果的理解,已然達到了大師的境界,雖然並沒有辯論勝負,但是也足夠讓他贏得所有人的注目了。

哲楊曾經一度被藏民當做佛的代名詞,而不僅僅是大師的存在。但是真正見過他的人,聽過他講學的人卻並不多,深居簡出的他過著最簡單的生活,但是這些都是之後的事情了,早些年的哲楊,確實如同師孃所說的那樣,意氣風發。

而就算是他,每次來到白馬寺的時候都會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寧靜的感覺,這個也是隻有哲楊能夠帶給他,而這裡卻是師傅論道了多年的地方。

偶爾在耳邊響起的梵音,雖然他心底裡不願意承認,但是他不得不說,在這裡的他,是最為平靜的。

就在這個時候,從大堂裡傳來了一陣敲打木魚的聲音。

順著聲音看過去,那是林老的身影,然後便是看到哲天賜沒有任何猶豫的撲通一聲跪在了哲楊的跟前,然後用盡全身的力氣拜了下去。

不解的葉一哲想要上前,卻被康卓拉住。

此刻的她也是溼潤了眼眶,將葉一哲拉到了懷裡,如同擁抱小孩一樣將他抱住後才是在他耳邊喃喃道:“你師傅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