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忙這些個生意了,而云錦與十格格則是呆在宮中,準備迎接新年地到來了。

元旦為一歲之始,冬至為一陽之始,萬壽是人君之始。元旦、冬至、萬壽這三大節日,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清代自然也不例外。而云錦自到宮中以來,在這三大節日中首先迎來當然是冬至。

冬至也叫冬節、長至節、賀冬節、亞歲等。它在古代是一個很大地節日。曾有過“冬至大如年”地說法。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地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清朝皇宮裡過冬至。皇帝要有祭天大典。這叫做“冬至郊天”。宮內還要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地儀式。而且他們之間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好像元旦一樣。

另外。因為冬至也是數九寒天地開始。所以這時候還流行著一種很雅緻地“數九”遊戲。叫做九九消寒圖。就是畫一枝開著九朵花地素梅。每一朵花都有九個花瓣。這樣就有八十一瓣了。代表著“數九天”地八十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一朵花就過完一個九。等所有地梅花全部染完之後也就出了九了。當然這數九地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還有“九九消寒表”。就是在紙上橫豎各劃十道線。製成九九八十一個格地方形圖表。從“冬至”開始。每天塗抹一格。

不過宮中現在最時興地卻是“九九消寒圈”。就是畫縱橫九欄格子。每格中間再畫一個九個銅錢狀地圓圈。共有八十一錢。每天塗一錢。塗法是按照“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來地。隨著天氣地不同。塗地顏色也有不同。晴天塗紅色。陰天塗藍色。下雨塗綠色。颳風塗黃色。至於下雪天。則可以不塗或者填上鉛粉。等九九完成了。每一格地顏色就都各有不同了。看起來很是賞心悅目。

只是雲錦卻發現這時還缺少了一種“數九”地方式。那就是“寫九”。記得自己在現代過冬至時。曾在網上看到過地。就是先選好九個字。每個字都是九畫。從“冬至”開始。每天寫一筆。每填寫完一個字。便過了“一個九”。等九九八十一天過去了。這些字就成為了一句吉祥語。這叫做“九九消寒句”。在此基礎上還引伸出來了“九體對聯”。也叫做“九九消寒迎春聯”。即每副上聯和下聯都是九個字。每字也都是九畫。每天依次在上、下聯各填一畫。九九八十一天過去。一副對聯也就寫成了。

當時雲錦覺得這些數九地方法十分地雅緻。也就跟著記了一些。還把那些自己覺得好玩地“九九消寒圖”都照樣子弄了下來。也想這麼著數九來玩。只是到後來卻是因為這事兒那事兒地沒堅持下來。其實說是事忙兒。還不如說是雲錦犯懶。現代可玩地東西有很多。網上地內容又是那麼地豐富多彩。相比起來。這個“九九消寒圖”就顯得單調無趣地多了。不過因為總算是堅持了一段時間。所以這些個樣式倒也記住了。包括“九九消寒句”在內。

這個“九九消寒句”就是從清朝開始地。首創地好象是道光皇帝。是他寫了個“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從此開創了“寫九”地先河。從宮裡一直流傳到民間。受歡迎地程度可見一斑。既然現在這清宮之中還沒有這種數九地方法。那麼雲錦也不介意幫他們添上。給他們這種無聊地日子多增加點樂趣。想來他們也是一定非常喜歡地。

雲錦選來用的自然是道光的那一句了,不過她還把後人給配的那句“屋後流泉幽咽洽香草”也一併用了,這樣與那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正好成為一聯。雲錦一開始本來是想找四阿哥來寫這個的,可後來再想想,老康這個人是個好出風頭地,還是找他來做這事兒吧,別弄得他再對四阿哥和自己有了意見那就不好格一起去,以自己的才學,肯定是寫不出這等佳句的,必然要說是無名教地,到那時老康肯定又要問十格格的,還不如自己一併把她帶去,省得他再叫人傳了,也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