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3頁)
章節報錯
15。李白斗酒詩百篇……你給老子喝的是假酒吧?(1)
酒文化
說完了茶水,再說說別的飲品。
如果您還在飯店食肆裡吃席面,吃得口渴舌幹,作為一個唐朝人,無論是男是女,這時候都應該很豪爽地一拍食案,大喊:“博士!店中備何酒?”您說您一喝酒就頭暈,想要飲料?別怕,聽我的,先要酒,飲料的事回頭再說。
酒博士晃過來,先打量打量您,見穿戴打扮比較普通,張口報上親民類的酒品:“白酒清酒小店皆有備。”
白酒?茅臺還是五糧液?清酒?日本進口的?唉,客人您想啥呢?真是的,為了讓您對唐朝的這兩種常見酒有直觀認識,我們先各來一罈子。
拍肩,沒關係啦,一罈子酒醉不死人,真的。先上來的是最便宜的白酒,博士開封,用個木勺把酒舀出來,傾在您面前的酒碗裡,您定睛一看,不由得大叫:“這是什麼?”
只見酒碗裡的液體,呈淺綠色,不但渾濁不清,而且上面還浮著一層細白的像螞蟻似的漂浮物。聞聞味道,略有酒味,但很可能也略有酸敗味。客人您別這麼皺眉捂鼻子的一臉嫌棄相,好嗎?這種白酒,在唐朝以後的歷朝歷代都很有名,因為有詩壇大手筆給它打廣告啊。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如果您還是覺得白酒的叫法太坑爹,而綠蟻酒的名字太生僻,那麼這種酒另有一個更加大眾化的名字,叫“濁酒”。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您就問啦,賣相這麼差的酒,為什麼歷代文人墨客還挺喜歡的?原因很簡單,它便宜啊。
其實,檔次高一些的酒樓酒店,沒準兒都不預備這種酒,“濁酒”更多的是自己家裡釀出當日常飲料喝的。做法很簡單,您也來學學吧。
第一步,先做酒麴。這是類似於發酵粉的東西。您可以從外面買或者鄰居家借,或者用自己家留點兒的酒藥做。每年六七月間,用粳米或者穀子,跟酒藥混在一起搗熟,熱水和成餅狀,放在乾淨地方,控制好溫度溼度讓它慢慢發酵,發酵到一定程度以後,綁懸起來掛在灶上燻著,能儲存挺長時間。
第二步,投料。把大酒甕洗刷乾淨,往裡投入酒麴、米和水,比例大致控制在1∶10∶10,也就是要用1斗酒曲的話,同時配投1石米和1石水。這個根據對酒質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增減用量,比如您希望釀出來的酒比較濃郁,那麼就少放點兒水,多放酒麴,多放米。
第三步,開壇。酒麴、米、水在甕內發酵時間需要多久呢?也是根據個人要求,如果您是個急嘴子,做了酒就想喝,那封酒六七天以後,馬馬虎虎的也就能開壇取酒了。不過這樣倒出來的酒,只能是上面您在酒店裡看見的“濁酒”,酒精度數低、賣相差、很便宜、很山寨。
如果您能沉得住氣,等上兩三個月再取酒,倒出來的酒就清亮多了,酒精度數也高。不過不要直接倒啊,如果要獲得更高階的酒,還得經過幾道加工程式。
第四步,加灰。在開壇取酒的前一天,往罈子裡倒進少量石灰、石炭、草木灰之類的玩意兒,這個是為了結束壇內的微生物發酵過程。否則酒取出來以後,還在繼續發酵,很容易放酸敗了。
第五步,榨酒。這是為了把酒液裡那些漂浮的酒糟分離出來。用木製的酒床、槽床或者竹器,甚至您一時人品發作還可以用自己的頭巾,把甕裡的原生態酒液倒進去,過濾出來的清亮無雜質部分,就是“清酒”了。剩下的滿是酒糟的濃濁液,也不要倒掉,可以拿來加工食物,也可以作為“濁酒”喝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