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昨夜,他親眼見到的那一億一千萬兩白銀絕對是李自成一輩子的積攢下來的家當。
要知道,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從崇禎皇帝的宮內搜出白銀可多著呢。
時以工部員外郎的官銜管理節慎庫的趙士錦在他的《甲申紀事》一書中說:“賊載往陝西金銀錠上有歷年字號,聞自萬曆八年以後,解內庫銀尚未動也。銀尚存三千餘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
可明明有這麼多錢,但當年李自成兵敗逃離京城後,清軍卻沒從大順軍那邊撈到一分,原來,那些錢壓根就沒運往陝西,而是都被李自成那小子偷偷鑄成萬兩一錠深埋在地下了。
能想出這種主意的人,可真能稱得上缺德加冒煙。
劉宇浩最初之所以會堅定地猜測那疑冢裡的鉅額白銀來自於崇禎內帑,其實是源於自己在上學的時候看過這麼一段史實資料。
據資料記載,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17歲受遺命繼承皇位,當時,整個大明王朝如同行駛在汪洋中的一條船,通體千瘡百孔,形將傾覆。
即位初年,崇禎皇帝為節省國庫開支,下令大幅度地裁撤邊防驛站、免官稅,而他自己的衣服破了卻捨不得更換,以至於某日聽講官講書時,他穿的內衣袖子破損不堪,露在外面很不雅觀,只好不時把它塞進去遮掩。
可就是這樣一位節儉的皇帝,其私藏的皇銀內帑數目卻非常驚人。
當年,李自成百萬大師攻陷平陽和太原後進逼北京,驚恐萬狀的崇禎皇帝特地召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等戶部、兵部的要員們,商量調關外的吳三桂入關勤王。
沒想到這個時候吳襄卻先站出來給崇禎皇帝算了一筆賬,如果調吳三桂進衛北京,需要一百萬兩銀子的軍費,而國庫的賬上只有區區四十萬兩。
吳襄沒別的目的,他就是對此希望崇禎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銀內帑以充軍餉。
皇銀內帑,也稱皇帑,說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錢。
讓劉宇浩噴血的是,崇禎卻認為,拿自己的私房錢辦公家的事,簡直無異於剜他的心頭肉。
於是,他向大臣們哭窮:“內帑業已用盡。”左都御史李邦華眼看社稷已危,皇帝還如此吝惜那些身外之物,比崇禎還著急,也顧不得話不好聽:“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崇禎皇帝聽後,卻潸然淚下:“今日內帑難已告先生。”
皇帝老兒都流眼淚了,大臣們還有什麼話說?資金缺口無處彌補,無計可施的崇禎皇帝只有在大臣身上打主意,號召群臣募捐。
試想,皇帝老兒為了自己的江山都不肯出錢,那些早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的大臣們自然更不肯幹。
崇禎雖然慳吝如鐵公雞,但腦子並不笨,深知萬事開頭難,有人率先垂範就好辦。於是,他派太監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國丈嘉定伯周奎,讓他捐十萬兩白銀,起個表率作用。
沒想到周奎眼見女婿將受滅頂之災,也不肯伸出援手,只是一個勁兒地哭窮,堅稱沒有。最後,徐高實在看不過去,憤然而起,說:“老皇親如此鄙吝,朝廷萬難措手,大事必不可為矣。即使廣蓄多產,後來何益?”
周奎無奈之下只好答應勒緊褲帶捐獻一萬兩。皇帝的老丈人都捐了,其他人再不掏腰包實在說不過去。出任首輔多年的魏藻德,家藏萬金,只拿了五百兩銀子意思意思。
為了節省一百萬白銀而丟掉三千多萬乃至無法估價的萬里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明白賬,可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皇帝到死也沒有算清楚。
也就在明王朝滅亡的這一年的年初,崇禎皇帝召見閣臣時曾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
當然,大順軍在北京城的劫掠並不是什麼光彩事,無論傳入人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