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整個體系上的絕對領先。
在另一個領域。中國相對日本也同樣擁有絕對的體系性的優勢,那就是陸軍世界的支點體系——裝甲車和坦克,只是朝鮮戰場和太平洋戰場較大的限制了這一優勢的發揮。
濟州海戰結束後不久,東北國防軍就調動兵力以t153mt22輕型坦克和mbv2步兵戰車配合mbt33主力坦克在開城實施突防作戰,配合這一作戰,中央海軍航空聯合艦隊的兩個支艦隊齊聚在仁川海岸,協同空軍一起壓制日軍的航空師團。
1938年以後,帝國重新制定了新的陸軍裝備編號,因為英蘇等國在正式編制和研製車型中都大量使用t為編號,帝國重新使用mt系列編號為原有的tk系列的後續編號,在裝甲車體系中形成mbt主力坦克、mt輕中型坦克、mbv步兵裝甲車、mzp自行火炮、mst水陸兩棲坦克五個主要的分支體系。
帝國的主力坦克mbt系列的要求是重型坦克的防護和火力,中型坦克的機動效能,這就註定了這一級坦克的造價不菲,並且具有製造難度大的特點,在實際的戰爭使用中,mbt系列主力坦克是坦克作戰的核心,數量較少,卻能起到關鍵作用,而與之配合的mt系列則以輕型和中型坦克為主,要求是廉價,適合大規模的量產。
在t152的基礎上,帝國在1937年繼續改進為t153型,正式定裝編號為mt22輕型坦克,t182型坦克則改進為mt23中型坦克,mt20重型坦克的改進工作則被放棄,前兩者在1934年開始大規模服役,而tmt20mt20b坦克則繼續作為帝國唯一的重型坦克服役。
t153mt22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22。35噸,車高2。3米,採取低矮的車身設計,裝配有m1930型75mm火炮和m2型12。7mm高射機槍、m2型7。62mm並列機槍,發動機功率為450米制馬力,車體為均質鋼裝甲全焊接結構,採用整體鑄鋼式炮塔。
mt23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1。5噸,同樣採取低矮的車身設計,主炮早期為85mm線膛炮,1937年生產則更改為90mm滑膛炮,發動機為550米制馬力v式柴油機引擎,採用二級機械增壓技術。
作為帝國的坦克和大機械化變革的中心支柱,mbt系列在原有mbt30的基礎上再次升級出mbt3335兩個版本,這兩型坦克也是一個採用線膛炮,一個採用滑膛炮,區別於mt23中型坦克的地方在於mbt3335主力坦克所使用的都是90mm火炮,而105mm線膛坦克炮也已經研製成熟,作為技術儲備隨時可以運用於mbt系列坦克和mt24重型坦克、mt27坦克殲擊車的改進。
因為地形和生產數量有限的問題。mt24重型坦克並沒有投入到朝鮮戰場使用,而是以mt22輕型坦克為主,少量配置mbt33主力坦克和mt23中型坦克、mt27坦克殲擊車為突破點。
帝國陸軍有步兵戰車和裝甲偵察車這一系列的裝甲體系。所以在坦克級別的劃定上同世界其他國家有一定的差別,在1933年的帝國裝甲坦克級別劃分章程中,25噸戰鬥自重以下屬於輕型坦克,25噸至35噸屬於中型坦克。35噸以上屬於重型坦克。
mt22輕型坦克的自重和機動效能相對於日軍的九七中戰車都有絕對的優勢,mt22的戰鬥全重是22。35噸,發動機功率為450米制馬力。而日軍九七中型戰車的戰鬥全重僅為15。8噸,發動機功率為170英制馬力。
這樣的資料差別使得mt22輕型坦克在同九七中戰的對比中完全佔優,mt22輕型坦克可在1000米的距離輕易擊穿九七中戰,九七中戰則僅在400米內才有機會擊穿mt22輕型坦克的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