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所維持的增長。這些年是一個過渡期,中央的金融政策要適應這種過渡期的變化。簡單的說,現在的帝國並不用追求速度,而是要追求質量和穩定。”
歐陽賡心中愈加高興,讚道:“皇上聖明。”
宋彪也不打算再說什麼,總體而言,他覺得歐陽賡還是一個比較適合這個階段的總理人選。
一戰期間的各國政府大量超額濫發貨幣導致各國貨幣的黃金儲備率嚴重不足,隨著戰爭的結束,大量貨幣在國際資本市場氾濫,特別是在美國市場的大量湧入導致工業產能擴張過快和股市泡沫,最終因為英鎊的金本位危機而導致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和大蕭條。
從現在開始,帝國也確實要為這種大蕭條作出充足的準備。
帝國現階段就應該乘機擺脫依靠外資流入式的大幅度增長,應該追求內需和金融獨立的發展政策,避開世界大蕭條的那種衝擊,這也是本屆內閣政府實際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戰的戰爭繁榮結束後,帝國在191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477億中圓,相比1913年增長了2。43倍,與此同期,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從1913年的391億美元增長到1919年的673億美元。
這種增長本身都有較多的通貨膨脹因素,雖然中圓和美元的含金量都沒有任何變化,但都採取限制兌換黃金的臨時政策,這也是兩國貨幣可以大規模增發的主要原因。
比之英法的貨幣超發,中美日三國肯定要好很多,這是一戰的三大受益國,三國的黃金儲備、國際債權、經濟總量都在戰爭期間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特別是日本,其工業出口增長了30倍,國民總產值也隨之增長到57億…60億日元的規模。
美元的含金量是1。50463克純金,而中圓的含金量是0。7535克,兩者的幣值比是1。99685:1,基本可以等同為1美元兌2中圓。
換而言之,美國的gdp總量是中國的2。82倍,但美國人口是1。05億,而中國人口則是4。5億,人均產值就相差了12倍。
差距就是空間,對中美而言是如此,對中日而言也是如此。
宋彪相信,只要帝國的農民平均都能擁有更多的土地,糧食產能增加上去,新佔領的土地開墾出來,山地、丘陵地區和草原地區的農牧林業發展起來,漁業發展起來,養殖業也發展起來,光是依靠農業的發展都可以將帝國的總產值和總稅收進一步推向更高的階段。
因為中國現在不僅有了更多的土地可開墾,也有充裕的勞動力,所欠缺的就是將勞動力更好的轉移到需要開發的地區,只要政府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積極推動農業的發展,讓農民先富裕起來,帝國的經濟就大有可為。
所以,帝國不用急,更要穩,穩穩的逐步縮小貧富差距的問題,這才是帝國培育廣闊內需市場和帝國長久發展的原動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228章 奉陪到底
蘇俄的政治經濟體制、幅員氣候和資源決定了它是世界上最能經受住戰爭考驗的國家,沒有之一。?快來吧;。!
在中蘇戰爭期間,蘇俄紅軍遭受了一次重創,主力損失過半,隨後在整個1920年之中都屬於被動的狀態,被波蘭、白軍和協約國聯軍一路進攻,幾乎就要被攻陷莫斯科,即便是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蘇俄還是撐了過來,並且在1920年底的11月份發起了猛烈的反攻,擊潰了白軍和協約國聯軍。
看到這樣的訊息,不僅連宋彪都開始懷疑當初未能一鼓作氣消滅蘇俄是不是某種巨大的錯誤,他甚至懷疑某一天,這個當時看起來無比正確的決定,總有一天會讓他後悔莫及。
帝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