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兵工廠對宋彪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他一下了火車就直接去兵工廠檢視生產狀況。比起半年前在長嶺兵工廠所看到的情況,新兵工廠目前的規模已有了較大的擴充套件,僅僅是從德法等國進口的機械車床就增加到六十餘臺。
這裡的工作一直是由科爾尼洛夫中校親自負責,進入廠區,他就和宋彪彙報道:“准將閣下,我們目前已經從俄國運來了一些新的裝置,具備生產7。62毫米納甘彈的能力,現在正進行除錯,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生產手榴彈和地雷,包括76毫米迫擊炮彈。現在的一個問題是所有材料都需要俄國和法國進口,造價昂貴,並不比直接從法國和德國進口便宜呢。”
宋彪倒不在意成本的問題,他點著頭前往炮彈車間視察,在這裡主要是生產迫擊炮彈。透過磨床拋光炮彈的外殼,在現代衝壓技術誕生之前,每一發炮彈的生產都是非常繁瑣的,使用壓鑄式生產後再進行精細的磨床、銑床加工,最後才能確保尺寸的精確,這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戰及此前的每一發炮彈的價格都貴的令人乍舌。
…;
到了二戰時期,隨著衝壓機床和技術成熟,炮彈的價格開始直線降落,在整個二戰期間,雙方也像是掃射機槍一般的瘋狂互射火炮。
就目前來說,衝壓技術還只能適用於步槍、手槍彈殼的生產,這種彈殼看起來是比較粗糙的,表面並不光滑,需要再在專用磨床上進行精細加工。
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很多軍工廠生產出來的彈藥在使用之前,士兵都需要一發發的驗彈,因為很多子彈的尺寸不符合標準,容易造成步槍、機槍的卡殼,或者是因為彈徑小於管徑,導致射程降低和精度下降,以及影響步槍、機槍的槍管精度和壽命等等問題。
此前在日俄戰爭後期使用的76mm迫擊炮更應該稱之為77mm迫擊炮,整體加工精度是比較低的,隨著戰爭的結束,宋彪決定將所有迫擊炮重新再加工,炮管口徑精度確定在77mm,內壁要求嚴格拋光。
屬於前膛炮的迫擊炮和常規後膛火炮、步槍不一樣,它的炮彈直徑要略微小於炮管直徑。
兵工廠裡的生產工人主要還是俄國人,從本地招聘的新工人基本就是在這裡幹力氣活。
宋彪在車間裡找了幾個重新生產出來的77毫米迫擊炮管,仔細檢視一番後,覺得確實比原先的型號要更為精細,考慮這個兵工廠目前就能達到這種水平,他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科爾尼洛夫中校則和宋彪問道:“眼下是不是要重新考慮生產60mm直徑的迫擊炮?應該更為輕便,更適合班和排級的單位使用吧?俄軍方面目前正有這樣的考慮,已經安排莫斯科兵工廠著手進行設計了,當然,他們的設計方案基本還是照抄我們此前的設計。”
宋彪搖了搖頭,道:“等他們設計出來再說吧,我們這邊是每個連單獨增加一個迫擊炮排,每個排兩到三門77毫米迫擊炮。班組方面,我們另外考慮一些新的思路吧。60毫米迫擊炮的威力和射程小了點。也未必就比77毫米的重量減輕多少。相對於班組所需要的合適火力而言,60毫米迫擊炮實際上也過大了。我們應該考慮一種能夠讓班組輕便攜帶,射程在三百米以內的小型榴彈炮,45毫米……甚至是35毫米就足夠了。這個問題等等再說吧,最近主要是先將步槍彈的生產進度抓起來。除了7。62毫米的納甘彈外,還是考慮生產8毫米的舊毛瑟彈,十幾萬支村田步槍不能光靠從日本和其他國家進口子彈來解決需求。”
科爾尼洛夫中校微微點頭,心裡則在琢磨宋彪到底要武裝多少部隊,可宋彪說的也是一個模擬兩可的回答,他本人並沒有放棄對60mm迫擊炮的追求,但這需要在技術上的一個嶄新進步。比如說增加緩衝器這樣的設計。而他暫時不願意和俄國一起分享這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