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所雖然在靈州,靈武卻是他的核心所在,靈州是王家的大本營,這裡卻是朔方所有官僚、富豪、親族、貴戚的大本營,各種利益交錯盤結。當初王家就是因為駕馭不了這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才不得不棄靈武而就靈州。
骨朵麗和餘炎爐紛紛請戰,揚言一日之內便可拿下靈武。楊昊則認為靈武可圍卻不可打,圍城,則人人驚懼,任你開出什麼條件,不管他王家答應不答應,都會有人為你奔走呼號,迫使王家讓步。若攻城,則等於撕破臉跟整個朔方開戰,以威遠營、烈火營數千之眾,想取勝豈非痴人說夢?
楊昊選擇圍而不攻,一面加緊抽調飛虎營、金風營、鐵鐺營南下助戰,一面又揚言要從河東再調豹營和破虜營西進夾擊朔方。賀蘭山之西的曲澤人也開始趁火打劫,一支前鋒甚至越過賀蘭山攻破了西北要塞崇岡鎮,掠奪朔方軍民百姓近千人為奴。
靈州城內因和戰大計吵做一團,王東川、樓鶴顏,及敗軍而回的胡師德都主張集中兵力於靈武,與楊昊決一死戰。他們的理由是烏海城一戰雖然失敗,但楊昊主力已失。所剩的威遠營和烈火營,一個是騎兵見長的胡人軍隊,一個是未經戰火洗禮的親衛軍,攻城能力很弱。
至於所謂的援軍不過是楊昊使的畫餅充飢之計,是用來提振軍中萎靡不振計程車氣的。
豐州北面有回鶻、契丹兩大強敵,豐州兵力本來就有限,無法再往外抽調士卒,何況豐州的盟友蠻黑五部、兀禿部、振武軍,是被楊昊打敗後才不得已歸順,心中並不服氣,豐州軍力強大時,他們是盟友,豐州兵力弱小時,他們難保不在後方製造事端,以求掙脫楊昊的控制。
豐州兵力不足還有一個例子,在戰前楊昊緊急把鋒矢營從河東調往天德軍,防衛西北之敵。河東有西寧軍豹營、破虜、破lang和鋒矢四個營,分駐太原及周邊的忻州、汾州、石州、嵐谷、陽曲等地,兵力本來就是捉襟見肘。鋒矢營北調之後,不得不承受裴度越來越大的壓力,在河東的影響日漸衰落。
更重要的是楊昊此刻還是宜春公主親自指認的欽犯,戴著這頂罪帽子,再想有所作為豈非難於登天?
因此雖然有曲澤部助戰,但孤軍深入的楊昊勢必不能持久,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朔方的。
反對的一方以安樂州刺史胡坯為首,他們都是朔方的世襲貴族大家,所有的利益都在靈武,一旦開戰,不管勝負,他們都是輸家。他們他們竭力奔走呼號,給王崇安施加壓力。
謝搏之本來是站在主和派一方的,但當他察覺唐氏有意在靈武與楊昊開戰,以此削弱反對派力量時,他立即轉變立場,投入主戰派一邊。而王崇安也希望在靈武打上一丈,勝了是自己的政績,敗了也可削弱胡坯等世家大族的勢力,同時也可藉機削奪王東川、樓鶴顏等人的兵權。
主戰派一方頓時佔了上風。朔方前軍主力向靈武集結,王崇安同時與連庸結成聯盟,出錢出糧慫恿連庸出兵攻打小長安,牽制楊昊調飛虎營助戰,同時也阻絕河東豹營和破虜營西進的可能。
就在靈武上空戰雲密佈之機,靈州城內突然謠言四起,有人指責副將王崇純在城破前臨陣脫逃。王崇純逃出烏海城後沒敢直接回靈州,而是躲在靈武妻子家中,直到王崇安答應不再追究其臨陣脫逃之罪後,這才還回靈武。
王崇純為了自保撒謊說自己是在樓船也下令棄城後才退出烏海城的。王崇安和好,也深得唐氏喜愛,為了保王崇純,唐氏下令將樓船也革職拿辦,欲將烏海城戰敗之責算到他的頭上。樓船也是樓鶴顏幼弟,也是胡師德親信。樓鶴顏、胡師德也因此受到牽連,二人同時向王崇安請辭,王崇安本來要用二人抵消王東川在軍中的影響,自然不允。
唐氏責王崇安偏聽偏信,不肯保王崇純。王崇安知道唐氏能讓自己能坐上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