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
既然孃家哥無情,就別怪她無義。
“姜大爺的意思,我好心好意收留侄女兒,竟然為出罪過來了?”大太太暗中發誓,絕對不會出一個子兒,即使對方是親哥哥、親爹,也不行。
“要不是在府裡出的事兒,借我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進這個門裡爭競。”姜大舅絲毫不怵,步步跟進,“還有,什麼叫‘收留’?敢情我們姜家窮得連閨女都養不起了?”
這是要把私人恩怨上升到兩個家族之間的矛盾上。
大太太心裡的火一股一股往上竄。她何嘗不明白孃家哥的心意?作為肇事方的三房是窮掉了底兒,按照姜家的胃口,三房就算砸鍋賣鐵,也賠不出二十臺嫁妝。
況且,該死的薑蓉又跟中了邪一樣,一出面,就輕飄飄地饒過了三房。說什麼“都是丫頭惹的禍”。
哪個丫頭?那個被當作替死鬼老早變賣了出去的丫頭。這會兒上哪兒找人證去?
可那丫頭是楊家的,也就是說,楊家人做賊心虛,毀滅了證據,最後栽贓給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
這個彎彎繞,但凡有腦子的,稍微想想就能領會。
薑蓉那個死丫頭,定是也看準了三房沒有油水可撈,索性做個空頭人情,替三房做了洗刷。
對姜家而言,真兇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真兇一定得是楊家的人,要能迫使楊家大把大把花銀子。
有錢什麼買不到?有錢想幹什麼不行?女兒是賠錢貨沒錯兒,可現在,可是實實在在地成了一棵“搖錢樹”。
這叫什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楊家固然有名,可是楊家的鏗吝同樣也是揚名一方。
要是能讓楊家吐血,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光榮行為。
“老人”就了不得?就一定代表著公正高尚?
誰不知道這個“老人”是拿錢碼起來的。真算起來,陶家老太爺那才是個真正的好人。
面對僵持不下的困局,楊老太爺終於表現出運籌帷幄的淡定。他既不反對姜家人的要求,也沒有偏袒自家人的意思,但他是“老人”,決策一方事務的長老,他的話,姜家人不敢不聽。
眼下不是討論嫁妝的時候,薑蓉的傷還有待作進一步的觀察,而且,傷者需要靜養。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變數。楊家會盡可能地尋訪名醫,儘量把傷害降低到最低。
退一萬步說,就算薑蓉真的毀容了,到了年紀,該議親就要議親。未必天底下的男人都是重色不重德的。
好好的女孩子,放著正頭娘子不做,為什麼非要做個死後連族譜都上不去的小妾?
人哪,一定要自尊、自愛、自重,如此方能博得世人稱頌。
想想前朝大明馬氏,一雙天足,何等地不和於俗,可最後又如何?一心一意輔弼天子,最終榮登後位、為天下婦人典範。
再想想嫫母、無鹽,哪個不是以德行贏天下的?
然後,就說到了女誡上,對照四行,對薑蓉的言談舉止委婉地做出了批評。
好歹也是個秀才,老太爺一番酸文拽下來,讓姜大爺這一幫地地道道的農戶大呼吃不消。
但急切間又找不到合適的對策。
於是,最終雙方默默地達成了一個暫時的共識:再等等看。
雙方都需要時間來好好籌劃,反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反正手裡抓著把柄,幾時不好用?
……
蕭牆內外之第79回
“然後,太爺就把招待客人的事項交給了大太太。大太太那二十兩銀子,想不花出去都不行了。”
小寶說得唾沫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