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太子的母后去世,太子就疑神疑鬼,再也不相信他這個父皇,總覺得自己這個皇帝是被謹妃那個女人操控來害他的,對他極為防備。

無德,無能,不能善用手下,不能明辯是非,說的就是太子。

二兒子蕭令譜,雖然性格極為沉穩,有勇有謀,是他幾個兒子中最適合做皇帝的一個。但他身後有岑家,他即便沒野心,也要被岑家推著往前走。

現在大晉朝建國已久,世家林立,盤根錯雜,已到了束縛皇家的地步了。

蕭圪是絕對不允許岑家成為後族的。到時候他不知道天下到底是姓蕭,還是姓岑。

所以幾個皇子裡,他最屬意的便是三皇子。

他不反對幾個皇子爭奪皇位。身為皇子,如果連對權力的都沒有,這種人是不適合做皇帝的。他承擔不起皇帝所需要承受的長年高強度的勞累,挑不起壓在身上的重擔。他會偷懶,會逃避,因為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皇子們明爭暗鬥,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如果皇子們以邊關十萬將士的性命做文章、以大晉的安寧做伐子,這就完完全全觸碰到了蕭圪的底限。

只要查清楚這些皇子真的收買了邊關將領,在這件事裡做了手腳,蕭圪覺得,這些皇子就可以出局了。而如果二皇子蕭令譜在這件事的處理上不妥當,他也會讓他出局。

五皇子沒有野心,只是因為他有兄長,也因為他生性純良。

蕭圪想,在沒有別的選擇的情況下,讓位給五皇子也不錯。至於岑家,為了兒子和蕭家的江山,他可以做一回昏君與暴君,在臨死之前將岑家的家主和幾個厲害人物殺掉。如此,岑家也就威脅不了他家小五了。

思索停當,蕭圪輕舒了一口氣,洗漱之後用了些點心,便去上朝。

下了朝,他沒有像往日那樣,直接宣大臣覲見,而是宣了蕭令衍進來,問他道:「你昨晚那麼晚求見,所為何事?」

蕭令衍跟蕭圪相處一段時間,也摸清楚了他的脾氣。

蕭圪喜歡說話做事乾脆利索、能力強的人,最討厭遮遮掩掩、唯唯諾諾的行徑。

他直言道:「兒臣見大臣們在朝堂上爭執不休,各派勢力都想派自己人送糧草去邊關。其用意如何,想來父皇心裡跟明鏡似的,無需兒子臣多言。兒臣無私心,只想讓糧草能平安送到邊關,也想讓人把邊關之事查清楚明白。所以兒臣鬥膽,想跟父皇舉薦一個人去邊關。」

「哦?舉薦誰?」蕭圪感興趣地問道。

「大理寺卿張常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