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估計她不敢進府裡來鬧,有祖母和您在,鬧了她也討不了好,而且壞不了我的名聲,達不到她的目的。北寧她人生地不熟,畫院和書院的人都偏向我,她想來也不敢去。」

「最適合她找麻煩的地點就是咱家門口這條巷口了。時間估計就是我傍晚下學的時候。這時候人來人往的,她把我堵在巷口罵一頓打幾巴掌,也能出出氣,敗壞敗壞我的名聲。」

朱氏一聽就緊張起來:「那不如多派幾人跟著你?或是乾脆這段時間你就住在北寧的宅子裡或書院裡避避風頭?」

趙如熙笑了起來:「我要是避了,三嬸豈不得意?再說,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不讓三嬸在這裡鬧一場,等三叔身體能動了,沒準能鬧到北寧去。到時候你們鞭長莫及,倒不如在這裡鬧的好。」

三位長輩一想也是。

趙元坤還躺在床上動不了,蘇氏怨氣再大也不敢拿丈夫的身體開玩笑,不敢搬動他;三房的兩個孩子年紀還小。因此能來找她麻煩的,就是蘇氏本人了。

蘇氏就是個內宅婦人,不敢去人生地不熟的北寧;她也不敢去京城的大街上鬧,擔心太子知道,誤會她心裡怨恨。她也只能在這巷口鬧。

可趙元坤就不一樣了。

既然都要鬧一場,那不如讓蘇氏在這巷口鬧。

他們能及時趕到,趙如熙對付蘇氏也不難。

趙如熙道:「娘,您只需讓人盯著三房門口,再在我放晚學的時辰派人注意著巷口,三嬸要是領著一群人出府來這兒守著,您在她鬧起來的時候出府來支援我就成。」

「好,我知道了。」

「別怕,到時候祖母也去。定不讓那姓蘇的欺負你。」老夫人道。

趙元勛嘴唇動了動,但還是把「我也去」三個字嚥了下去。

三房只出動蘇氏,那就是女人們的戰爭,他這個大伯子就不好出面了,否則好說不好聽。

趙如熙搖頭:「祖母您別去,最多讓金嬤嬤或者阮嬤嬤跟著我娘出來就可以了。對付三嬸,還用不著勞煩您老親自出面。」

「成。到時候看看再說。」老夫人道。

商量妥當,趙如熙這才回了修竹院,一夜無話。

第二日她照常去上課,課後培訓帳房、安排作坊之事,去畫院呆一個多時辰,忙忙碌碌一刻不停歇,一天的時間就又過去了。

她仍是跟康時霖、吳宗等人一道回京城,進了城各自分開,往各家的方向走。

儘管趙元坤的事魯伯和高衛強等人不知道,但馬車進到巷口時,魯伯仍下意識地放慢了車速,目光掃視著周圍。高衛強更是高度集中注意力。

這個巷口可是事故高發地段。一回是趙靖立來攔車,一回是趙如語來攔車。前面那次因為趙靖立喝了酒,忽然衝過來,差點沒傷著姑娘。所以魯伯和高衛強每日到了這裡就格外小心。

這一打量,高衛強就眼尖地就看到三房的一個下人忽然從牆跟出來,起身就往前跑,像是在埋伏著打探訊息一般。

他連忙打馬到車窗前稟道:「姑娘,三房有個下人似乎在這裡打探訊息。」

羅氏和高升幾人立刻緊張起來。

馬勝還在張羅作坊的事,趙元勛也不放心閨女,所以仍讓高衛強留在趙如熙身邊。羅氏等幾個定好的新護院則直接上崗了。

這幾日朱氏整理清理府裡的下人,重新制定了府裡的規定,趙元坤被打的事,昨晚並沒有傳到大房下人的耳裡。大家更是想不到趙元坤被打與趙如熙有關係。這件事牽扯甚大,趙元勛、朱氏和趙如熙也不好跟高衛強等人說。

但借著賈家的事,趙元勛昨晚又敲打過趙如熙的幾個護院,現在大家都有些風聲鶴唳。